导演: 萨姆·门德斯
编剧: 艾伦·鲍尔
主演: 凯文·史派西 / 安妮特·贝宁 / 索拉·伯奇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时间: 1999-09-08
片长:122分钟
· 主播 简宁
在前不久的奥斯卡金球奖颁奖礼上,萨姆·门德斯凭借《1917》强势斩获了最佳导演奖,而影片《1917》也被评为剧情类最佳影片。
不得不佩服萨姆·门德斯的叙事能力。其实早在2000年,萨姆·门德斯个人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美国丽人》就曾获得第7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创作剧本、最佳摄影奖5项大奖。
影片的英文名为《American Beauty》,是美国的一种玫瑰。乍听名字,可能有人误以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美艳动人的美女,然而,并不是,影片只是以玫瑰作为寓意的象征。
整部片子围绕三个中年人和三个青少年的精神危机铺陈,复杂交错的剧情让我们看到每个人物的挣扎和冲突、每个年龄段的渴望与无奈,每个人面对欲望时的选择与坚守。
豆瓣评分9.2,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剧情的吸引性来讲,《美国丽人》都称得上是足够的经典。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看完影片,让人感觉这是一个会发生在身边的平凡故事,也不禁感叹比现实更真实的是艺术家的剧本。
/ Part 01
“我们都在用“伪装”维持着生活表面的平和”
影片首先围绕莱斯特一家人展开。男主人莱斯特和妻子卡罗琳、女儿珍妮住在安静的市郊。
人到中年的他,在外人看到算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是,表面上看起来被幸福包围的一家三口,关起门来却透漏着生活的死寂。
莱斯特在广告公司工作,业绩平平,还时刻面临着被上司解雇的危险,而婚姻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夫妻二人各怀鬼胎。
丈夫莱斯特想要一份没有抱怨的爱,却求而不得;而妻子卡罗琳崇拜物质,总是抱怨自己为这个家庭作出的牺牲,埋怨丈夫不体贴、不领情。
而对于女儿珍妮来说,这个家就是一个恶魔的旋涡。
在女儿眼里,莱斯特是一个很差劲的父亲,什么都做不好,她耻于与父亲沟通。而母亲对自己则一直黑脸:在外,她是一个女强人;在家,她是一个言语激烈、只会歇斯底里的女人,全没有了母亲的温柔和善意。
在家里,珍妮说的话、提出的请求,统统被忽略。于是,她一面刻意维持在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形象,一面在学校上演吸烟、叛逆的戏码。
而当她发现邻居怪人瑞奇用录像机偷拍自己时,没有惊吓,脸上反而浮现了一丝笑意,因为那是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被在意。
而唯一达成共识的就是,三个人都想要逃离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日复一日的枯燥无聊的生活往复,让每个人失去了生活的热情,也在庸碌中渐渐变得麻木不仁。
三个人都在寻求一个改变的契机,也只有外界的某种刺激才能为他们密不透风的生活打开一个出口。这个契机又是什么呢?
对于莱斯特来说,是新鲜事物的出现;对于卡洛琳来说,是仰望成功的艳遇;对于珍妮来说,是说走就走的逃离。他们无比期待,没有想过结局会怎样。
/ Part 02
“玫瑰是美艳诱人的,却也是有致命危险的”
玫瑰,是贯穿整部影片最直观的物象符号,在办公室、客厅、餐桌等处多次出现。
在影片中,玫瑰意指一切美好的、可以唤醒欲望的事物,也映射了影片中人物的人生走向。
卡洛琳喜欢玫瑰,因为那是精致和奢华的代名词。卡洛琳是一个极其追求物质生活的人,也很考究,就连修花用的剪刀都要和玫瑰一样的红色。她也拼命地努力工作,只是想活成一支优雅的玫瑰。
卡洛琳嗔怪自己的丈夫无能,某天,她终于遇
到了崇拜的对象,并被房产老板吸引而出轨。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平庸的生活。可是,当她出轨被丈夫发现后,又被房产中介老板抛弃,她成为一支枯萎的玫瑰。
她曾是那么美艳动人,那么生机勃勃地去追寻更好的生活。可是,最终,她被自己的刺扎到了。
影片中,当疲惫麻木的莱斯特第一次见到青春活力的安吉拉时,出现了玫瑰的虚假幻象。玫瑰是莱斯特苍白人生中的一抹光亮,那是他重生的希望。
安吉拉的年轻美丽唤起他的重生:他主动辞退了工作,不再任人宰割;他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再任凭自己油腻腻。
当莱斯特多次梦幻肉体欲望时,反复出现的玫瑰花瓣,也寓意着莱斯特一点点陷入玫瑰陷阱,一点点抛弃自己的羞耻心,被自己的欲望吞噬。
直到最后,当莱斯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迷恋年轻的肉体,而只是想要借此唤起生活的热情时,才觉得自己龌龊不堪,最终欲望如泡沫般破灭。
纵然玫瑰是鲜红的、是美艳的,却也是危险的。
我们总说,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可是,就像影片中的卡洛琳和莱斯特,他们面对麻木的生活都想寻求改变,都想摆脱现有角色的束缚,去追逐自己的欲望,可是,结局呢?两个人选择真实面对自己的欲望,却是在伤害家人。
或许,我们都需要一些东西为波澜不惊的生活荡起一丝涟漪。可是,一味沉溺于欲望,而不顾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就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 Part 03
“压抑与释放?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影片映射着我们每个平凡人的生活。平庸而重复的岁月,精神危机与物欲生活?压抑与释放?现实中的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镜头,或许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那是瑞奇拍摄的一段影像:在大雪来临前,一个塑料袋随风飘舞,任凭大风的推力翩翩起舞,透露着一丝悲凉和悲悯。
这段录像就像是瑞奇生活的翻版。瑞奇因为有一个专制的父亲而变得唯唯诺诺,但他却没有指责谁,而是听凭命运的安排。
瑞奇的父亲有强迫症,不允许瑞奇动他的东西,还曾把瑞奇送去精神病院,平日里的冷脸、暴打,这些行为可能其他孩子都无法接受,然而,瑞奇却坦然接受这一切,因为他懂得命运的不确定性,所以不要执着于某一刻的幻想与毁灭。
被父亲压榨的瑞奇终于有一天决定反抗。他决定和珍妮离家出走,这就是两个少年为自己的生活寻求的出口,就像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曾想反抗过某种东西,直到有一天,某件事情激发了我们内心的想法。
想想,我们每个人不也像飞舞的塑料袋,拼命想飞的更高,想努力的改变生活,想寻求某个确定的结局。可是,我们经历的一件件事情,就像大风一样把我们到处推搡,让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结局。
而整部影片的剧情上,也是扑朔迷离、出人意料。
整部影片的悬念就在于最后莱斯特到底是被谁杀死了?
当瑞奇父亲的同性恋身份被莱斯特识破,他回到屋子拿起枪。而此时,莱斯特的妻子卡洛琳也因为出轨败露而对莱斯特怀恨在心,也带着手枪回到家中。
回到现实,我们的生活又未尝不是扑朔迷离呢?生活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缥缈,也很虚幻,我们知道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却并不知道每件事情在我们人生走向中所发挥的作用。
所以,接受or顺从,沉溺or警醒?
我们的人生轨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周围的人和事物改变着,没有道理可言,面对欲望陷阱、面对平庸生活,我们只是不得不在某一刻做出自己最想要的决定而已。
【本期话题】面对欲望陷阱,你曾经做出过怎样的选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哦。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