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监督孩子、抚养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教育孩子、指引孩子的权利。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似乎没有严格的规则,但家庭教育在很多层面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更大。
很多家长觉得,教育孩子应该采取“放养”的方式,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不仅能让他们感到快乐,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毫无章法、毫无技巧的“放养”,只会让孩子在自由散漫中失去竞争力。我们提倡把童年还给孩子,但也不提倡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太“松”。
10岁前,适时“逼”孩子一把,孩子将来会感谢你。在他还不懂事、还很贪玩的时候,父母其实有着很多使命。
1.“逼”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怎样的人最容易成功?我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机遇、性格都不一样,在人生道路上接触的人和事也不一样。但是我们发现,自律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有魅力,而且在很多时候,他们的竞争力也更强。
不自律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比较散漫,不仅做事缺乏规划和斗志,而且很难坚持把一件事做好。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不懂坚持的人,往往很难成功。
在给孩子足够关爱的同时,教会孩子自律,孩子收获的童年快乐也许会减少,但相比其他孩子,你的孩子每天都会有更多进步。日积月累,他便会逐渐收获更大优势。
2.“逼”孩子慢慢学会独立
很多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后,都会进行短暂的“啃老”,甚至在面对爱情和事业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主见、缺乏决断能力。有人说,这样的孩子其实就是没有断奶。
把更多的爱给孩子,每个伟大的父母都会这么做,但是如果不分年龄段、不分场合、没有节制地疼爱孩子,其实只会害了他。
真正能够成大事的孩子,一定具备坚强和独立的特质。长期依偎在父母怀里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所以,在有些层面对孩子慢慢放手,甚至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和痛苦,这对孩子是有一定好处的。
3.“逼”孩子掌握一门特长
特长对孩子的人生有明显影响吗?似乎并没有。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在求职的时候,个人能力和魅力更加重要,甚至连“颜值”带来的优势都比特长带来的影响大。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让孩子掌握一门特长。
写一手好字、使用一种乐器、掌握一项运动,等等这些技能对孩子的学习都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却可以让孩子在成长中获得更多自信和鼓励、收获更多友情和帮助。这对孩子心理层面带来的好处,往往被很多家长忽视了。
教育孩子,我们不能光看表面,也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真正负责的父母,会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孩子。
结语: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性格,这对教育孩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只要是适合自己、确实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好处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前提是你的想法相对客观。
用相对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观点正在被更多家长接受。当然,如何掌控好尺度、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是每个家长都要掌握的技巧。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