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逃同学开了个视频号,每天教你地道美式校园英语,快来围观!

2020-07-26     东西儿童教育

原标题:逃逃同学开了个视频号,每天教你地道美式校园英语,快来围观!

逃妈的话:

大家周末好啊!今天我把这儿的地盘交给了逃逃,他要和大家聊点啥,各位往下看吧~

Hello各位叔叔阿姨大朋友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逃逃。

我猜你们多多少少从我妈平时的分享文章里,有听说过我,可能有些小朋友还听过我小时候录的英语音频,听我讲过little bear、Biff和Chip一家、还有小怪物little critter的故事呢。

今天我是要给自己新开的“视频号”打个小广告,所以换我来写文。

诺,就是这个叫“ 逃逃同学”的地方,欢迎大家来围观:

提取二维码过去,点一下“ 关注”就OK啦~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名字:逃逃

性别:男

年龄:12岁

学历:美国6年级在读( 从5岁开始在美国读学前班、小学和初中

对了,我大名叫“白杨”,“逃逃”是我的小名儿。为啥叫这么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呢?

说来话长。

我爸和我妈不知怎么搞的,别的事都挺上心,唯独给我取名儿这事,全靠拍脑袋。

据说别的家长给娃取名都很慎重,查生辰八字查字典查词源...他们倒好,把俩人的姓加一起,成了,“白杨”; 我出生那年遇上512大地震,成都震感剧烈,庆幸逃过一难,有了,“逃逃”。

完全没想过要和我商量,不过也行,我就喜欢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调调。

如果是往年暑假,我现在应该是舒舒服服地躺在国内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美好生活。都怪这讨厌的新冠病毒,还有美国的各种神操作,搞得今年暑假不但回不去,连门都出不了了!对了,来美国这事他们也没和我商量,不过看样子也没有长待的意思,因为他们一天到晚督促我学中文学历史学传统,生怕我将来看个电影点个外卖都有困难

好了,到这里大家够了解我了么?

那就开始说正事啰。

我正在录制一系列 美式校园英语小视频,会把我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所学所感融入其中,诚邀你来观看!

先上个预告片吧~

(点视频右下角的小图标,可以全屏观看)

01

为啥想起录小视频呢?

从今年3月份学校放春假开始,我就一直被宅在家里了。可能是一天到晚待一块儿,两看相厌,我妈常以督促学习、提醒喝水、送水果、嘘寒问暖等理由来给我找茬儿挑事儿~

看我在学习,找茬,“当年伦敦大瘟疫,人家牛顿琢磨着琢磨着,就搞出了三大定律,你能干点儿啥自己好好想想吧~”

看我在打游戏,又找茬,“打游戏算啥,有本事自己写个游戏啊!”

看我在油管B站上刷视频,还是找茬,“看别人的视频有啥,有本事自己也做个视频啊!”

哼,做就做!于是有了上面那个预告大片~

对了,前阵子我还真就自己写了个小游戏,之后也会在视频里和大家说说。

02

为啥要做“校园英语”小视频呢?

因为对我来说最容易,最熟悉啊,每天在学校里学的、玩的、聊的……有的是取之不尽的灵感,和说不完的话题。

不过我可能会比较偏向于 学科知识类,这比较符合我的“博学气质”。

而且,我还敏锐地发现,这正是你们大人们喜欢说的“刚需”,因为只要待在一个环境,日常对话交流什么的自然就会;但有些学科知识的英文说法,不会就是不会。

举个例子,有次我爸信誓旦旦地来辅导我数学:

我说这道题该用Pythagorean Theorem,他说不对,该用勾股定理;

我说不对,明明是Pythagorean Theorem,他说不对,明明是勾股定理;

…...

我们就这样争了十多分钟,一查,我俩说的是一个东西,勾股定理就是Pythagorean Theorem(毕达哥拉斯定理)

我们突然意识到,如果把我爸丢到我的学校,或者把我丢到国内同年级的某个班里,该有多么懵圈?“奇数偶数锐角钝角”、“两栖爬行原子分子”这些该怎么说?……明明一肚子学问,但既看不懂又说不出的感觉有多难受~

这么讲吧, 不会日常对话算是“ 哑巴英语”、“哑巴中文”,而 不会学科知识,那就是“ 文盲英语”、“文盲中文”了啊!

难道就只能和同学们聊些家长里短、吃啥喝啥、天气咋样么?噢,那不该是我~

所以,我的视频号,实际上相当于 和大家一起学美国课堂里的数学、科学、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知识,小朋友们get校园英语,我顺带学中文。

就像这样,比如“3的4次方”你知道用英文怎么说吗?(这个例子是美国小学5年级的知识点了,实际上我的视频会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讲起,哈哈不过它很有趣,我忍不住用它来举例,大家看看吧)

(点视频右下角的小图标,可以全屏观看)

03

适合多大的观众?

理论上来说, 6、7岁以上,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小朋友,都适合来围观。

年龄上不封顶,如有不服,请参考上面我爸的例子,他也算是当年考过托福GRE,在美国工作多年的老同学了,我讲的内容也有很多不懂呢。

难度范围主要集中在 小学和初中阶段。不过因为我“涉猎广泛”,所以有些话题难免会“超纲”,有些小视频看起来可能会有些烧脑。这种视频呢我会同步在这里推送它的背景知识介绍,和一些英文词汇表达的总结,记得来看哦。

04

为啥我的视频号叫“逃逃同学”呢?

因为给视频号取名儿这个事,我妈又来找茬儿。

大家都知道,她和她的团队有个公众号,就是这个“ 东西儿童教育”,还出过几本书,仗着有些经验,就忍不住来指手画脚:

“你这是什么鬼?逃逃除了喜欢我们的老读者们,其他人完全不知道是啥啊;同学又是什么意思?一个关键字也没有,你看我们的’东西儿童教育’就挺不错的,传递东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适合儿童,好大的信息量,好清楚的定位~”

唉,看来还是没理解到我的初心啊,我只好耐心解释:

1、逃逃很特别啊,看起来是个动词,实质上是个名词,看你们取的小名儿多好啊

2、同学也很特别啊,看起来是个名词,实质上是个动词,意在 我和小观众们共同学习

我妈一听到我主动表示要”学习”,两眼放光,连连说好,其他什么的也都忘了~

不过为了不被阅读数观看量啥的打脸,劳请大家 多点赞,多转发,多推荐给亲朋好友吧,谢谢啦!(btw,这句话是我妈插播的)

对了,视频号目前只能放一分钟的小视频,有时实在无法承载我博学的气质和有趣的灵魂。所以,接下来我打算也把一些视频发布到抖音,B站,油管等地,全网同名,都叫“ 逃逃同学 ”,搜它就对了!

最后说明一下,以上文字是我口述大意,我妈总结成文的。

1,我中文还不够好

2,要我妈自己写,估计也写不了这么好

哈哈哈~

我是“逃逃同学”,记得关注我!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真的看完了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AM8kHMBfGB4SiUw2c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