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复视、耳鸣可能是脑液出了大问题!如何不花钱修补它

2019-05-12   BTV养生堂

脑中“水库”

专家告诉我们,人的脑子非常柔软,性质像豆腐一样脆弱,脑子周围还有一层水的包绕,就像一个“水库”,如果缺少了“水库”的保护,后果不堪设想。“水库”的水,也并不是一潭死水,会在大脑和脊髓之间的密闭空间里循环,循环的“水库”不仅能进水,而且还能漏水,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生命。那么有哪些症状提示脑子里的“水库”出现问题了呢?



一、脑子“漏水”

病例:

一位年轻的患者,赵女士,在一次外出培训后回家,出现无征兆的头疼,从太阳穴里边到整个后脑都疼,吃止疼药不管用,站起来疼,躺下不疼,头疼七八天之后出现耳鸣、脑鸣,一开始单侧听力下降,之后两侧的听力都下降,影响正常的交流,去医院做核磁共振发现脑子“漏水”了。

上图是赵女士的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影像,图中箭头代表病变部位,赵女士的脑中的水库“漏水”后,脑子下垂,神经受到牵拉,出现听力问题。

哪些症状提示“水库”漏水

脑子“漏水”,专业名称叫做脑脊液漏,常见的症状是体位性的头疼(站立或坐立时痛疼明显,躺下缓解)、复视(上下、左右、斜着重影)、双侧耳鸣(有时候伴有听力下降)。


专家告诉我们,脑室每天产生400到500毫升的脑脊液,因为有脑脊液的保护,当大脑受到外部撞击时,可以缓冲大脑的压力,使大脑得到保护。而当脑子“漏水”,脑脊液减少后,保护大脑的“水库”消失,导致大脑直接与颅骨接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让大脑“漏水”的原因

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除了在脑子循环,还会循环到腰椎的脊髓里边,再回收到脑子里。如果在循环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说在颈椎或者腰椎的地方漏了,这些脑脊液就回不到脑里边,脑子周围的液体减少,“水库”就消失了,一旦脑子“漏水”,人体产生脑脊液进行“补水”的速度比不上“漏水”的速度,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专家提示:想要不让大脑中的“水库”漏水,就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找到源头,首先通过特殊的磁共振先找到漏水处的湖泊,找到湖泊后通过脊髓造影,观察造影剂的流向,从而找到湖泊的入水口。

“漏水”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外伤引起的,比如车祸、坠落伤;二是自发性的,没有明确的原因。包绕脑脊液的一层膜,有些部分天生有点薄弱,不小心就可能破了,这种情况很难发现,也容易误诊。

不花钱的“修补”水库方法

专家现场带来了一种不花钱的“修补”水库方法,自身抽取15—20毫升血,打在“入水口”处,血凝固之后慢慢形成疤痕就可以把漏口堵上。

用人体自己的血的好处是无排异反应,自己的血又是免费的。手术一般1个小时完成,第二天症状就会消失。

二、脑子“进水”

专家强调:当脑脊液分泌的量大于吸收的量时,大脑“水库”的水就会增多,就会出现反应慢等一系列症状。

病例:

一位70岁的阿姨,觉得自己脑子反应比较慢,走路无力,小便控制不太好,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脑子“进水”了。

模拟脑子进水,气球代表脑室,白色的棉花代表脑子,外面的玻璃盒代表颅骨

当脑室中产生的脑脊液过多时,两个侧脑室就会不断扩大,从而压迫周围的脑组织,使它逐渐变薄,当大脑的水越来越多时,就会出现大脑反应慢等一系列的症状。

哪些症状提示大脑可能进水?

认知功能下降,容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

尿失禁,甚至大便失禁。

走路缓慢,脚上像黏着胶水一样,抬不起来。

专家提醒,出现以上任意两个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进水后又是如何将水引流出来的?

大脑的水过多的时候,就要通过引流的方式,将水引导腹腔内。在颅骨处打一个小洞,管子的一端放入水多的部位。另一端通过胸腔外引到腹腔,当脑脊液过多,管子上的智能阀门,就会将多余的脑脊液引导腹腔内。

专家:目前并不明确脑积水的原因,只能,通过引流的方式对症地处理,缓解症状,将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可能还会有一些更新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