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胆固醇高,要少吃脂肪,远离鸡蛋内脏?这样降脂就错了

2020-04-27   BTV养生堂

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是血脂异常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很多人通常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几个血脂指标异常了。

想要降脂,首先是控制饮食。可是有一些高血脂的人群即便努力控制,也达不到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本期BTV养生堂头条专栏,特邀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夏萌,与你分享高血脂症的临床营养治疗方案,帮你摆脱高血脂的困扰,吃出健康。

降脂,不能只关注膳食中的脂肪

不少人觉得甘油三酯水平超标是自己脂肪吃多了,为此采取少吃为妙,不吃更好的策略。可是等到复查的时候,发现指标并没什么变化,依然高出正常范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经口摄入的油脂,在人体内经过一些列的代谢,会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乳糜微粒,形成的乳糜微粒大约在血液中移动三四个小时。如果饭后不到12个小时抽血检查,是能查到吃进去的油脂。不过如果是清晨空腹抽血检查的话,乳糜微粒已经被细胞吸收,所以一般空腹抽血是查不到的乳糜微粒。

这就说明,正常情况下血脂化验单上的甘油三酯是由肝脏合成的,不是前几天吃进去的脂肪跑进血液中引起的。最容易通过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的,是你不觉得跟血脂有太大关系的米面等碳水类食物!不懂这点,光把眼睛盯在油、肉类食物上,是很难把血脂降下来的。

人体的肝脏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大,可以把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或者酒精,快速地转化为脂肪,比如主食、水果、酒、甜品等吃得过多,肝脏都可以转化为脂肪。要是肝脏储存脂肪多了会造成脂肪肝,所以肝脏要想办法把这些多余的脂肪移到其它地方去,而在往外转移的过程中,被你查到了。

因此,如果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偏高,平时就要控制好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少吃精制的米面及其制品、少吃面包、蛋糕等甜食,少喝或者不喝酒,并且要适当增加能量的消耗,如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

降脂,不能过分限制摄入含胆固醇的食物

胆固醇本身不是什么坏东西,但由于总是把胆固醇与冠心病联系在一起,哪怕美国的膳食指南和我们国家的膳食指南在几年前就已经取消了对它的限制,可人们依然对它心有余悸。

胆固醇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合理摄入胆固醇不管是对成年人还是小孩都非常重要。因为人类的大脑里面有大约30%的成分是胆固醇,如果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大脑就会萎缩,记忆力会衰退,智力也会逐渐下降。

既然胆固醇对人体是有益的,那么又怎么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呢?简单来说,人体中的胆固醇可以是来自食物的胆固醇(外源性胆固醇),还可以由身体自己制造胆固醇(内源性胆固醇)。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胆固醇和内源性胆固醇是处于动态平衡的。

如果你吃进去的胆固醇过多,肠道会降低对它的吸收。吃得下去,说明你消化能力还不错,也说明自己身体正需要。但如果吃进去的胆固醇不足,为了满足人体自身的需求,比如血管内皮发生损伤,需要胆固醇等修复材料,肝脏就要超负荷工作了,不断地把粮食、酒精或者蛋白质合成为内源性胆固醇。

而为了把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运送到周围组织中去,肝脏合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增高(转运内源性胆固醇)。所以,很多不敢吃鸡蛋、不敢吃内脏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而很高。这也说明,合理摄入一定量的胆固醇是非常有必要的。

想要降血脂,并不是靠查查哪些食材血脂高的人不能吃,哪些食材有利于降脂这么简单。只有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弄清楚脂肪、胆固醇与血脂的关系与区别,并且运用营养学的知识解决来解决高血脂的饮食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调理好高血脂。

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夏萌的《吃的科学/解码血脂》这门名医指导课,已经在BTV养生堂专栏上线了一段时间,指导课专门针对高血脂、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人群定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专栏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