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肺结节,是炎症还是肺癌?专家教你判断良恶性、以及癌变风险

2020-04-08   BTV养生堂

近年来,体检发现的肺结节越来越多,这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的肺结节就是早期的肺癌。再想想这些年自己抽过的烟、熬过的夜、吃过的垃圾食品、呼吸过的厨房油烟和雾霾……越想越怕。

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肺上为什么会长结节,自己的肺结节会是肺癌吗?如何应对?……

如果你正在被这些问题困扰,不妨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

你的肺上为什么会长结节?

首先,你需要明确的是肺结节只是一个影像学的概念,也就是说医生在你的胸片或 CT 片上看到的直径≤3cm 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他们把它客观地描述出来了。这就像是你看到你手上长了一个疤一样,你也可以把肺结节看作是肺上的一个"疤"。那么这个"疤"是怎么形成的,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肺部形成结节的原因非常复杂,迄今已知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 肺部长期受吸烟、空气污染等影响所致的炭末沉着;

· 结核或炎症,或胸部曾受过外伤引起肺部淤血等;

· 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

· 早期肺癌,多为腺癌,尤其是原位腺癌为多;

· 肺部转移瘤;

· 其它:如痰栓、畸形、肺动静脉瘘等。

可以说肺结节的原因还没有完全明了,但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疾病史,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你有没有长期吸烟史,胸部有没有受过外伤,有没有过一些肺部的疾病史等。对照着这些已知的病因,看看自己中了哪几条。

CT、PET-CT、核磁共振……应该做哪项?

前面我们说了,肺结节只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性名词,指的是病灶的大小,而不是病灶的性质。你查出肺结节后,第一时间肯定是想检查清楚自己小结节的性质。于是又是核磁共振,又是PET-CT,费时费力又费钱。那么,对于肺小结节,究竟哪种检查才是最有必要的?

每个检查都有其优势劣势,具体就不分析了,直接给你答案。目前筛查和随访肺结节最好的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而如果高度怀疑是肺癌,你想确诊自己是不是肺癌的话,那必须进行病理活检。

"长得丑"的肺结节可能恶性程度高

都说丑人多作怪,肺结节也是这样,长的丑的可能恶性程度就高。

恶性结节常表现为边界不规则,或有毛刺、分叶状,或伴有胸膜凹陷;良性结节边界较光滑。当然这是大多数情况,并不是绝对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结节的大小来判断。虽然不是那么可靠的因素,但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结节直径大于8 mm时,应该高度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小于 1 厘米的,良性的可能性很大。

从结节的生长速度和位置也可以做一个初步判断。从发现结节到随访 2 年显示无变化,提示可能是良性结节。多数恶性结节位于肺上叶,右肺上叶较多见。

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哪种更可怕?

做完检查后,有的人被告知是实性结节,有的人被告知是磨玻璃结节,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实际上,它们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各自的处理措施也会有所不同。

从肺癌的概率来说,磨玻璃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实性结节,所以它更可怕一点。

对于实性结节来说,直经≥15mm 或者介于8mm-15mm之间,有表现出恶性CT征象和肺癌高危因素的,首选手术治疗;直径<5mm的肺癌低危结节的实性结节,建议1年后随访。

对于部分实性结节来说,这种恶性风险相对比较高一点。尤其是直径>8mm的部分实性结节,需综合考虑后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或3个月后CT复查。直径≤8mm的部分实性结节定义为中危结节,建议3-6个月随访一次,至少2年随访一次。

对于肺磨玻璃结节来说,直径> 5mm的纯磨玻璃结节,也是建议3-6个月、至少2年随访一次;直径<5mm的纯磨玻璃结节建议定期CT随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查出肺结节怎么办?

查出肺结节怎么办?一言以蔽之,"密切观察、长期随访、高度警惕、及时处理"。 一般建议在肺部结节确诊后的一年内,每3-6个月做一次CT;超过一年以后,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可调整为半年至1年做一次CT。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观察到生长,一般可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随访期间如果结节有异常变化,再考虑酌情手术治疗。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也可以拯救生命!

想详细了解更多关于肺结节的知识?BTV养生堂专栏,联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胸外科的汪进益教授出品的《肺结节通识8讲》已经上线!

跟着胡润榜中国好医生汪进益教授一起来深度认识肺结节!如果你已经确诊有肺结节、或者长期吸烟、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精神压力大、有结核或者肿瘤病史、或者你的家人有肺癌病史的话,就马上点击下面专栏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