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儿时的记忆成为他的绘画语言(100幅)

2019-09-05     红鲤鱼文化




总有一些真心喜好写意花鸟画的画家,不顾机运欠佳,名利欠收,仍坚持学习和研求写意花鸟画中的笔墨奥义,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青年花鸟画家马硕山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花鸟画作品属于当代画坛中尚不多见的学养之作,那正宗的文化气息,那笔墨间的书卷气,那种清新雅丽、古韵悠悠、独抒胸臆的个性,正是一种文人的笔墨,智慧的艺术。可以看出,马硕山是以一个学者般的风范,使他的花鸟画成为一门严肃的学问。






马硕山:1963年生,山东淄博人,曾先后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得陆抑非、舒传羲、卢坤峰、姜宝林、马其宽、徐家昌诸先生亲授。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画院花鸟画创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马硕山工作室导师。

马硕山生于齐鲁之地,长于世风朴厚,习文重教之家,自小便得家规儒风熏染,性情笃厚实诚,是一位典型的山东大汉,猛看来似与绘事毫无牵扯,然而,马硕山自幼喜画,常于家传物件图案放飞神思。

长大后,先后辗转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等高等学府求学,转益多师,多方问道,在绘画上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画家,也就是这“百家饭”的杂食营养,造就了马硕山绘画体格的坚刚之身。

马硕山写意花鸟画的取材视角和表现手法是有感而发的,历代大师在这一点上无不如此。马硕山从儿时印在脑子里的东西就是家里的古旧瓷器家俱,这是在他意识中磨灭不了的形象印迹。

他以青花瓷为取材视角和突破口,从而形成了一个自己独有的青花系列和老式屏风、桌椅为物语的倾诉与抒怀视角。他乐于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稍显疲惫的心灵潜入一个充满古典情趣的世界


他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复古,那古典的青花、窗棂只是一种充满抽象意味的符号,他试图用自己的视角重构一个将要远逝的传统世界。




马硕山试探着将传统国画中少见的大片平面黑白分割引入自己的创作,并有意识地将题款做成碑拓或古信笺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在创作中大胆运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试图拓展花鸟画的视觉空间,他在青花瓷器上所绘的具有明显古典意味的山水花鸟与现实的花草既有明显的反差又能浑然相融,并形成了远与近、大与小、虚与实的表现空间,和传统花鸟的平面视觉相比,增添了新的表现因素。




马硕山力图突破传统花鸟画范畴的探索无疑是有价值的,但同时这种探索也会使他付出更多的汗水与代价。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花鸟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油画那种一次次近乎颠覆的变革、重构的历史轨迹相比,中国画的历史是宁静的,不断传承但缺乏激烈的变革。




他明白艺术的探索与市场是相悖的,探索的艺术往往会失去市场,但如果用艺术去挣钱,也会使艺术的创造变成了商业的制作,损害艺术的本体。




马硕山在淄博开了一家公司,他要用自己商业的才能养活自己的艺术,公司果然搞得很红火,在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之后,马硕山毅然退身,把公司交给了别人,又回头潜心于自己的艺术创造。这时的马硕山已相对脱离了艺术的功利观念,从而进入了一种艺术探索的自由状态。




他曾先后到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进修,开阔了眼界,使个人的传统基础更加深厚。在诸多名家的指点下,他对中国画的理解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他的用笔十分冷静、节制,他重视创作的绘画性,讲究笔墨的技法构成。他往往要在创作中为自己制造“难度”,正是在一次次对不同技法难度的突破中,马硕山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指向。




从文化的意味来看马硕山的创作,他无疑是在用花鸟画这种形式来反映自己在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心态,那是一个略有几分朦胧但又指向清晰的梦境,这些作品令我们感到传统是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而现实也在传统清幽的色调中变得有些朦胧、有些令人困惑。




这种复杂的感受是独特的,画家的精神含量在读者那儿得到了回报,它足以引发阅读者的思考。马硕山的成名作《青花系列》等把瓷器、瓶花、窗棂等传统符号组织在一起,瓷器上的山水花鸟与瓶中的花鸟相映成趣,给人以较强的视觉震撼,也使作品有了更强的象征与隐喻意味。




但毋庸讳言,正因为这种有几分抽象的符号表达,使马硕山作品中鲜活自然的生命气息有所减弱,如《大清遗韵》、《青花系列·清秋之一》等,画家情感的喷涌不是完全通畅的,而是有几分阻隔。




传统符号的相加在带来独特视觉冲击力的同时,阅读者顺畅随意的鉴赏快感也被逐步消解,这说明一种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确实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象征与隐喻也只是艺术表现的工具,只有人生情感的注入,与艺术自然的触发,才能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进而实现艺术的完美。




自1999年后,马硕山的创作面貌又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他的笔墨更加自由,画面也更加自然随意,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马硕山正在用创作实践着“体味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绘画语言”的道路。




-EN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YaqCm0BJleJMoPMvUB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