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宋倩女儿跳海:父母的焦虑毁掉了多少孩子

2019-08-20     韩老白

01

热播剧《小欢喜》中,海清的儿子,在高三开学考试就考了倒数第一,要被分到基础班。

海清知道后大怒,要收拾儿子。老公劝她要先接纳这个结果。

她却说:

我们接纳有什么用啊

他将来考不取大学,没有工作,社会会接纳他吗

他没学历,没文凭,他哪个单位接纳他呀

他没本事挣钱,没本事养家,哪个女朋友要他

她无法平静,为儿子担心的样子,简直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

最让人揪心的是,陶虹扮演的母亲宋倩与女儿乔英子的关系。为了全心照顾女儿辞职,把女儿卧室的围墙改成透明玻璃,百叶窗安在客厅,饮食严格控制女儿。

英子从小的梦想是去航天局,为了这个目标,她努力奋斗,高考时英子决定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圆自己的梦想。

可是宋倩坚决反对,一定要英子报考清华北大。最后宋倩直接私自修改了女儿的高考志愿。得知真相的英子,绝望之下做出了傻事。

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小朋友因为作业没完成,当天没能领到书。回家后爸爸听了这件事,上来就踢孩子的胸部,甚至去厨房拿刀砍伤了孩子的脚。

时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事情,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其实,家长们之所以“疯狂”,还不是因为焦虑在作祟。

02

到底是什么让家长们如此抓狂,焦虑不已呢?

马东说过,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家长们普遍认为: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我们的孩子得考上985,211;

我们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孩子一定得过上理想生活……

于是父母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不停地焦虑。

今年3月份,有人在河南某高速路口,发现一个小男孩边走边哭。警察到场询问才知道,男孩这次数学只考了81分,没达到95分,被妈妈从车上扔下来了!民警联系上男孩妈妈,妈妈却决绝地说:“你要告我就告我吧,反正我不要他了!”

还有人说父母焦虑,是因为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凡,就像有位妈妈说:

我现在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我会尽到自己的职责,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

不希望孩子长大之后抱怨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逼他一把。

我不想听到这样的话,不想让自己后悔。

看到最后发现其实不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平凡,只是亲身经历过社会竞争力的我们不想孩子未来因为没有选择而后悔。

就算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学霸、神童,至少也得逼着孩子有一技之长。

03

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父母的这种焦虑,很有可能会毁掉我们的孩子。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有一个桥段:一个小姑娘考试考砸了,扛不住妈妈的批评,喝农药自杀。虽然抢救醒了,但生命只剩下一个月的期限。

妈妈当时就崩溃了,悔不当初:我干吗要说她啊!没考好就没考吧……

是啊,一次考不好就不好吧,输了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输了人生。为什么要如此苛责呢?然而,再后悔都于事无补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不好好学跟我一样去种地”,因为父亲给的压力,让一位高三女孩奔溃想要自杀。

2017年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楼,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不幸身亡。

这位出身书香世家,毕业于海外名校的孩子,因为在一场单车比赛中受伤,无法继续参赛,不能为家族争光,而患上了抑郁症。

我们总是紧张担心,生怕孩子一步走错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于是我们焦虑。父母的焦虑,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家长的用力过猛,可能毁掉掉的是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

04

那么,父母的这种焦虑该何去何从呢?

1.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父母的,就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将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

没有必要太过焦虑,生命的成长总是有个过程,那些过程,终会让孩子成熟。正如树木经历自然界中的风雨之后,反而能更茁壮高大,终将成才。

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是一个成年人成熟的标志。

曾看过一对夫妇,夫妻双方都是高材生,男的清华毕业,女的是人大毕业,都在政府机关上班,有着一份体面且不错的工作,唯独让他们“丢面子”的是他们儿子学习总是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班级中等生。

但他们似乎没有丝毫的“焦虑”,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尽力便可以。

2.学会竖着看孩子的进步

估计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一个神一样的对手,就叫“别人家的孩子”。只要等我们学习不好或者不听话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准被召唤出来。

孩子讨厌被比较,父母也因为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变得焦虑、情绪不稳定。

《小欢喜》里方一凡期中考试比上一次考试进步了57分,全家人高兴一起去吃饭,吃饭间妈妈童文洁接到老师电话知道这次考试卷子容易了,立马拉着儿子就让去补习。

期间母子二人大吵一架,两个人都很受伤。回家后,爸爸方圆劝妈妈说:这事得分横着看竖着看,竖着看,方一凡还是进步了,咱们家举家欢腾,你非得横着看,那不就举国哀悼吗。

横着看,确实大家都进步了。所以要竖着看,五十七分也是一个进步。要横着比,和英子比,和磊磊比,能比吗,绝对比不了,所以你一定要竖着看。

确实是啊,人的一生中,无论欢喜,悲伤,成功,失败,都是和自己比的。学会竖着看孩子,你会为他取得的一点成绩而高兴,而不是那么地焦虑。

3.明白孩子该走的弯路还是会走

在我们长大成人做了父母,经历了不少事,也走过一些弯路,就想着自己走过的弯路可不能让孩子再走了。

朋友曾给我讲过她高中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高考没有考上大学,最后为了能上大学复读了整整两年。自己这些失败的经历怎么也不想让妹妹也经历了,于是在妹妹上高中第一天开始就叮嘱她,高中三年一定要努力不辜负自己,不要浪费时间。

然而妹妹话是听了,可却没有认真对待。开始成绩不错,后来就退步了,而且一退再退,也走了她走过的弯路,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大学。

那时候,朋友才知道“我们总想着自己走过的错路,孩子可千万别再走了,殊不知,人呢,该走的弯路还是会走的。”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只需给孩子讲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其余的就交给孩子自己。毕竟,孩子的路始终是要自己走,我们无法替代孩子。

作为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无可厚非,但不能事事代替。

你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就足够了,但路是要由他们自己选,坎要他们自己过。

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看得见孩子,多一些引导,多一点倾听,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为一个健康、积极的人。

我是韩老白,

一个从全职妈妈到逆袭成立自己文化传媒公司的写作人;

“杀手”文案培训师,帮众多全职妈妈和迷茫的职场人重新找到了职业方向,实现了靠写作月入过万,迎来了事业第二春。

想了解更多关于写作和文案的知识,私信我便可免费获得1次专属咨询机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YGNs2wBvvf6VcSZBN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