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昭堂
李鸿章第一夫人为周氏,1861年周氏去世后又娶了赵小莲,后又纳赵小莲丫鬟莫氏为妾。李鸿章还有一个绝色美人冬梅,这是鲜为人知的。
李鸿章(来源 | 东方IC)
壹
莲房[2]坠粉梦京华[3],戎马[4]飘零[5]何处家。
无那[6]江城[7]传一纸,隔年又唱《落梅花》[8]。
贰
诗人寂寞欲归耕[9],为订樵青[10]竹里盟。
悔煞五年僧苦行[11],沾泥絮[12]影尚多情。
叁
柳营[13]归骑指山庄,静夜添香待漏[14]长。
回首[15]沧浪亭[16]畔路,绿苔秋草暗斜阳[17]。
肆
浮家[18]千里蓟门[19]回,城角西风战鼓哀。
娇女扶持同北徙[20],可怜辛苦贼中来。
伍
袁江[21]小聚黙无言,落叶空房冷闭门。
谁料匆匆成永诀[22],青衫空剩旧蹄痕。
陆
团扇秋风[23]肯弃捐[24],别离终恐误婵娟。
料知化石[25]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
柒
生自湘西[26]葬邗[27]北,昙华一霎[28]总因缘。
魂归楚水[29]应无路,夜夜春山叫杜鹃。
捌
宦情[30]孤似谋巢燕,羁思[31]凄如抱树蝉。
夺愧淮南丹未熟,旧时鸡犬已升天[32]。
1、冬梅:一说浙江钱塘人,又一说是根据李鸿章诗中叙述:“生自湘西葬邗北”,应该是湖南湘西人。冬梅身高168cm,颜值真的很高,一颦一笑尽显清丽,是李鸿章贴身侍女或姬妾,随李戎马四处飘零,卒于1859年冬月。
湘西风光(来源 | 图虫创意)
2、莲房: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有许多小孔,各孔分隔如房,故名。
3、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4、戎马: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5、飘零:漂泊流落。此处指领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6、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7、江城:临江之城市、城郭。
8、《落梅花》: 即《梅花落》。古笛曲名。原注:姬没于去年冬月二十八日。
9、归耕:辞官回乡。
10、樵青:唐颜真卿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肃宗尝锡奴婢各一,玄真 配为夫妻,名夫曰渔僮,妻曰樵青。”后因以指女婢。
11、苦行:苦修的僧侣。常用以指极力克制欲望、物质生活非常刻苦的人。
苦行僧(来源 | 东方IC)
12、沾泥絮:沾泥的柳絮不再飘飞,比喻心情沉寂不复波动。
13、柳营:汉周亚夫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细柳 ,号细柳营 。后因称严整的军营为“柳营”。
14、待漏:百官清晨入朝,等待朝拜天子,谓之“待漏”。漏,古代计时器。
15、回首:回想,回忆。
16、沧浪亭:江苏省苏州市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后归宋苏舜钦。舜钦在园内建亭曰“沧浪”,遂因亭名园。后又为韩世忠所有,俗称韩王园 。园内假山起伏,古木葱茏,径幽水曲,颇具一格。
沧浪亭(来源 | 图虫创意)
17、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18、浮家:浪迹江湖。
19、蓟门:即蓟丘 。亦作“ 蓟邱 ”。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胜门外西北隅。
20、徙:迁移。
21、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宫廷画家,专攻山水楼阁界画。但一直受到文人画的排挤,事实上他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画家。
袁江画像(绘制 | 苏文)
22、永诀:永别。指死别。
23、团扇秋风: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喻女子色衰失宠。
24、弃捐:抛弃;废置。
25、化石:比喻妇女对丈夫的坚贞和思念。
26、湘: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27、邗:地名,在江苏省。
28、昙华一霎: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 花 ”。
29、楚水: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30、宦情:做官的心情。
31、羁思:亦作“羇思”。羁旅之思。
32、鸡犬升天:比喻依附于有权势的家人、亲友而得势。
冬梅,湖南湘西人(另一说是浙江钱塘人),是一个绝色美人。在京城与李鸿章结缘,成为李鸿章贴身侍女或姬妾,1859年冬,侍姬冬梅病殁。1860年元月,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赴安徽太湖巡视防陈玉成进攻,襄助协调。途中,李鸿章对侍姬冬梅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作绝句以志哀。
李鸿章贴身侍女或姬妾冬梅照片
李鸿章《追悼侍姬冬梅八绝句》是一首追亡诗,反映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爱家恋家、至情至性、情感世界丰富多彩的人。李鸿章辞别翰林,回皖办团练,走上戎马生涯。五年多时间内,侍姬冬梅一直陪伴着他转战南北、不离不辞,给他情感上温暖等。李鸿章脑海中浮现出侍姬冬梅的情与爱,在诗中用字字句句刻画着侍姬冬梅的点点滴滴。“莲房坠粉梦京华”,冬梅在京城与李鸿章结识,年龄并不大,还未到含苞待放时,只是一个情窦初开、“莲房”的小姑娘。“戎马飘零何处家”,“悔煞五年僧苦行,沾泥絮影尚多情”。“娇女扶持同北徙,可怜辛苦贼中来。”表达了冬梅跟随李鸿章五年多时间内,是四处飘零,吃了很多苦。但是侍姬冬梅形影相随、无怨无悔,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袁江小聚黙无言,落叶空房冷闭门。谁料匆匆成永诀,青衫空剩旧蹄痕。”“料知化石心如昨”,“夜夜春山叫杜鹃”,表达了现在却相隔生死,李鸿章感觉自己十分孤单,对冬梅身影和情感难以忘怀。萧瑟深秋,片刻小聚,相对无言,现在这也只是回忆,只能睹物思人,独自怅惘。
李鸿章(来源 | 东方IC)
本首诗是以“夺愧淮南丹未熟,旧时鸡犬已升天”结尾。既反映了李鸿章对侍姬冬梅追思外,也透露了此时李鸿章戎马生涯中挫败的报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