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时,你是否时常会碰到交流困难的情形,比如无论你怎么解释, 也无法使对方理解你当时的所思所想?事情有时并不大,可让双方都很不愉快。那么我今天就通过此篇文章来详细的描述这个问题。
01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交流不畅的情形。
- 梅走向公司会议室时,脑子一团乱麻,手头那些生意上的琐碎事情,让她有些心不在焉。
- “噢……!”她刚推开门,一阵欢呼声扑面而来。
- “生日快乐!”屋子里所有的人一起叫起来。
- “哦,天哪!我都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梅又惊又喜:“谢谢大家!”
- “嘿,梅,不会吧?”同事蒂嚷嚷到。
- “真的忘了。”梅说。
- “得啦,你肯定知道的。你知道我们要为你开生日会。”蒂坚持说。
- “我真的不知道,”梅认真地解释说。
- “你知道我们为你订了蛋糕,你正等着呢。”蒂的口气已略带嘲讽。
- “我发誓,的确不知道,”梅有点无可奈何。
- “别这样,你就承认你是假装吃惊的吧,”蒂还是不依不饶。
- “……”
- “你们别争了,开始切蛋糕吧。”旁边有人不耐烦地说。
-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生日蛋糕,梅却觉得沮丧极了。
- “蒂今天怎么了?像个疯子,干吗非要强迫我承认我确实不知道的事情?”
梅不明白,屋里其他同事,对她们的争吵似乎也莫名其妙。“没人想在开派对的时候看别人争吵,”梅想。“我并不想争论什么。”她只是感到蒂的随意猜测侵犯了她,下意识进行反驳而已。这个生日被蒂弄得挺不开心的,而其他同事,在她们争论不休时也挺尴尬。
这件事,让她想起许多类似的情形。当她向朋友们说起时,他们常说:“小事一桩, 我也经常碰到,你别太在意。”忘记自己的生日是有点奇怪,但问题的关键是,蒂无法认真听梅的解释,她也不想去真正理解梅的想法。
上面的案例这就是控制欲很强的人的一贯表现。交流不畅,是一方对另一方个性的抹杀。确切地说,此时此刻,无论你与他(她)们认识多久,无论你如何向他们表白,对方 根本不会听你的解释,因为他(她)们可能根本就不关心你的想法,拒绝去真正了解你。
他们可以对你说三道四,随意下结论性的评语,随意下定义,根本不认为你是个有独立 个性的人,是个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特别的个体。当你遇到那些试图控制你的人时,你的个性常常会遭到“抹杀”,对于控制者来说, 你的想法根本不值一提。在夫妻或父母与孩子等一些特别的关系中,这种行为还可能会伴随着辱骂和毒打。而为维持这些特别的关系,被控制者会觉得精疲力竭,并且要忍受心理与情感上的巨大痛苦,连身体也可能受到伤害。
02
“不沟通,不理解”是问题的关键
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大到影响人类生存的各种暴力行为,不沟通、不理解或是不愿理解对方都是问题的核心。反对他人的行为——不管是轻微的,例如轻蔑的眼神;还是强烈的,例如对别人大发雷霆——都是没有目的但又似乎可以理解,这听上去有点自相矛盾。因为这些现象,通常只是试图控制他人的一些表现而已。
现在,请你与我一起,从诸多无意识行为中寻找其真正的目的,发现事情的真相。我想,我们之所以还不能知道人们总想控制他人的缘由,是因为生活中的无意识行为太普遍了,大家都觉得它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经历时,才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
03
学会对人对事的适度掌控,生活才会更惬意。
那些伤害我们情感甚至身体的人,都自认为有操控我们的必要。这一发现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挖掘这种需求形成的原因。文化习俗差异、经济发展不均衡、宗教信仰不同都是支配和控制行为的主要形成因素。但我们不能完全归因于此,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控制别人的需求是一种很难抑制的冲动,就像着了魔一般,一下子失去了理智。产生这种冲动的主要原因,深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不被挖掘出来是无法改观的。
认识不到驱动力,我们会一直困惑着、痛苦着。为了揭示这种强制力量,我们将要考察它在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一旦我们弄清楚它的影响,我们就会知道它是什么,我们将学会缓解这种力量,而不是忽视或者抑制 它。如果我们学会疏导它,生活会变得更惬意;而如果我们压制它,生活通常变得糟糕透了。
我们将一起通过无意识行为组成的迷宫,这些行为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需要说明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遇上一些反映控制行为的案例和另一些反对被控制的案例。因此,我们不但会了解隐藏在控制行为之后的驱动因素;我们同时会了解那些促使我们保持自我的因素。在认识了这种强制力量和它的影响(消极的或积极的)之后,我们还要与它为友,与其和平共处,从而避免压制它而带来的负面结果。
准备好了吗?我们将共同迈步,把我们的发现带入新的世纪。
作者:帕萃丝·埃文斯著《不要控制我》。以上文章由心理学爱好者投稿,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作者修改删除。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收藏好并转发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一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