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处满城区陵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
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的满城区陵山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是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此施工时偶然发现的,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发掘,著名考古专家郭沫若先生莅临指导发掘工作。
1968年郭沫若亲临现场指导发掘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武帝刘彻的庶兄,他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中山王,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统治长达42年。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区,首府设在卢奴(今河北定州)。西汉中山国有十代王,刘胜是第一代王。刘胜墓与窦绾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两墓则大同小异。墓内除了华丽的陈设和棺椁外,发掘中还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种。其中仅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类铜灯19件,尤以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最为珍贵。刘胜、窦绾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全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满城陵山汉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欧、亚、美等国和地区展出,受到了国内外高度赞誉。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
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
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全墓可分为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等六部分。
南耳室是马房,长16.3米,宽3.4米,最高5米,里面随葬着车6辆、马16匹、狗11只、鹿1只。
后室又分石门、门道、主室和侧室。主室象征内寝,内置汉白玉石铺成的棺床,上置棺椁。主室南侧的小侧室象征盥洗室。墓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整个墓道先用石块填满,后在墓道外口砌两道土坯墙,其间浇灌铁水加以严封。
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
南耳房
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下葬。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
这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
刘胜的金缕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丝约1100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
中山靖王刘胜墓南耳室是马房
中山靖王刘胜墓回廊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复制品)
窦绾墓,在刘墓之北侧。其墓室建造规模、开凿之工整,均超过刘胜墓的水平。平面布局则大同小异,总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达3000立方米。外口是在两道砖墙之间,灌以铁水封闭,比刘墓更为坚固严密,其库房和车马房亦比刘墓为大。
窦绾的金缕玉衣略小,全长1.72米,共有2160块玉片,金丝约700克。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葬
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葬
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葬
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 由炉身、炉盖和底盘组成。底盘内有一骑手力士。兽昂首,张口欲噬,颈前伸作挣扎状。力士左手撑兽颈,右手托炉身,抬首侧望。炉身微鼓,壁饰宽带纹一周。炉盖分上下两层,上层铸出山峦和流云,云山间有虎熊出没,人兽搏斗和人物驱使牛车等场面;下层铸龙、虎、朱雀、骆驼及草木、云气等纹饰。
这件青铜器铜朱雀灯,是1968年在窦绾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通高30厘米、盘径19厘米。
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
在汉代朱雀是四神之一,通常被雕刻在画像石墓的门扇上,成为保护死者的神物,吉祥的预兆,也有希望墓主人死后成仙,早日飞升上天的寓意。
这件灯的朱雀昂首翘尾,嘴衔灯盘,足踏盘龙,作展翅欲飞状。双翅和尾部阴刻纤细的羽毛状纹。灯盘为环状四槽,内分三格,每格各有烛钎一个。盘龙身躯卷曲,龙首上扬。灯盘、朱雀和盘龙三部分,系分别铸成后再接铸在一起的,朱雀的嘴部和足部均留有接铸的痕迹。此灯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而又厚重平稳。
铜朱雀灯
长信宫灯通
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状,灯的各部分是分铸而成,可以随时拆卸,但是结合起来却天衣无缝,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它的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在圆形轨道内可以开合,所以就能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宫女的体内中空,烛火的烟滓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使烟滓停滞在灯身中,用以保持室内的清洁。其科学性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