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白居易《赠梦得》中的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暮年‘诸事放下’的豁然大气,同时也似写意水墨,为我们勾勒出一番古人生活起居的惬意之景,而句中屏风作为古时人们生活起居的摆设之物,已于现今生活间渐渐形消迹隐!
屏风作为中国传统家居用以避光挡风之物,不仅有‘屏其风也’的功用,作为特殊的家具品类,其独特的造型设计更有美化家庭氛围的作用,而对于一些达官显贵文人雅客来说,屏风之功更在于彰显其家居品味之所好。
简单说,屏风的出现和流传不仅满足了古时人们家居方面物质生活的功用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家居美学精神方面的需求,而这也是促成屏风出现并流传的重要因素!
现如今,屏风这一独特的家具品类虽然已经渐出我们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随之流传的人文情怀也一并被搁置或抹杀!任由时光如何流转,华夏文化的浩荡长河里,它自若遗珠,沉寂光芒!
作为国人古代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一物由来已久,早在西周便有关于屏风的记载,如《周礼·天官·掌次》有载: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这里的‘邸’即为屏风,又称‘扆’,是为天子专用器物。
其时天子大帝出场,身后皆有‘邸’之摆设,会‘以凤凰羽毛饰之,天子当屏而立’,有显天子九五至尊之意,而‘扆、邸’其时也有区别,‘邸’专供天子所用,而‘扆’则为皇家宫室户牗之间的屏风摆设。
然而,一重画屏,显了天子威风,遮了风光雪影,却没能阻挡历史滚滚向前的脚步,周灭春秋起,达官显贵开始将曾经象征九五之尊的屏风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而屏风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材质造型都有了不断的变化及改进,毕竟天子专用之物,不是谁家都造得起的!但是降降档次,古人的智慧也还是完全可以支撑的。
如此以来,屏风一物跟随历史发展的脚步,渐渐开始普及开来,到汉唐时期,几乎有点儿身份地位的人家中都会有屏风设置,否则,我们的大作家白居易也不会对友人提出‘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的人生建议了。
其实,不仅仅是白居易,唐人王维以及杜牧等文人诗客也皆有关于屏风的诗句描述,例如王维《题友人云母障子》: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
又如杜牧之《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当然,年轮流转间,古人对于屏风的记载或是提及的文字可以说数不胜数,记载者书之屏风,起初也或许并没科普之意,但时至如今,却从不同侧面帮我们印证了屏风一物所出现的年代,以及时光流转间的变化发展!
屏风一物自周天子专用器物,发展到春秋汉唐几近普及的程度,以至于到现如今自屏风而衍生的系列物什,可以说屏风的发展流传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屏风的造型和材质都经过了数度改进,但是回归到应用价值方面来讲,它也不外乎两种主要功能:
一即它的实用功用,如防风、隔断、遮隐等。
二即它的美化功用,如装饰、象征、寓意等。
起于权力象征的屏风发展至家居摆设中的实用价值,自不必说,那就那么几样功用,大家也都比较了解,而至于它的美化功用,继续延续其起源之初的身份象征的同时,也因此材质数度变迁,而逐渐使其成为人们抒情寓意之物。
关于这一点,着实需要再跟大家作以介绍!据相关资料显示,周朝最早的屏风原以条木为框,上裱绛帛,绘画斧钺,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后至春秋,屏风稳步达宫显贵之府邸,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相对简化,但是也会被主人饰以水晶、琉璃、玉石、翡翠及金银等装饰,以显主人家达富之境。
这种被以贵重物品华丽装饰的屏风被称为华屏,时人多以华屏饰其居所,但魏晋之后,素屏开始渐渐流行,尤其在文人雅客之所更为多见,而所谓素屏,即指与华屏相对之毫无装饰之屏风,像白居易曾著那首《素屏谣》:
当世岂无李阳冰篆文,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
至此,如人有雅俗二喜,屏风也始有华素之分,但从白居易手笔可察的是,其时屏风尤以纸张装裱,这其实是和造纸术的发展脱不开干系的,而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东汉造纸术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屏风这种传统摆设的进一就普及,因为毕竟纸装装裱要比裱糊绛帛在造价成本来说低廉很多!
同时,以纸张裱糊的屏风,引发了人们在屏风上绘画题词的雅好,因为这种用木框装饰,纸张裱糊的屏风,与画框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也被一些文人雅士用以着其书画,来扮饰居所优雅之气息!因此,我们也便不难理解屏风之上所承载的人文情怀,及其半自实用半寓意的功用之所在!
屏风自西周起始,其材质造型经过数度变迁发展,以致于其出现的种类也极为繁多,从其大致材质来讲,有过木屏、绢屏、纸屏、石屏等,当然也有少数如云母屏、琉璃屏之类,到现代更有金属漆艺屏之类。
前面我们讲过,屏风做为一种带框的、独特的家具,其兼具实用及装饰两大特性,若归于其装饰性质去分析的话,屏风之种类也可以据其题材去归类分析,例如:山水人物、龙凤花鸟,诗词题赋、历史典故等。而除此之外,古色古香的博古屏风也更是将其实用及装饰品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以上是从屏风的材质及其题材方面对屏风做了大概介绍,回归到它的形制划分,也即它的造型来讲,又可分为座屏、曲屏、挂屏、炕屏等。当然,还有一种很小的纯为装饰性的屏风,即桌屏,又称研屏,是为摆放在书桌之上,供文人雅客时时把玩之物。
关于研屏,被才子文豪书入诗词的也有见,如宋代诗人洪咨夔的《朝南以诗送巴石研屏香几用韵·研屏》,而与屏风有关的古诗文则更是数量繁多,如《周礼》、《史记》、《西京杂记》、《唐书》,及李商隐之《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从古人诗词曲赋及文章史记中屏风的出现频率来看,屏风一物实为古时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之物,虽说现代应用屏风的家庭开始少之又少,但是在一些其它场合,我们还是得见其容,或曲或直,或座或挂,或石材绢绣,或山水人物,无不是对古时风物雅逸之沿袭,而这曲折座挂间,也莫如人生之意象万千!
后记:关于古代屏风的由来及其发展,是一个庞大而且繁复的过程,此一两千言自难叙述详尽,如有对此有爱好的朋友们,可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屏风’进行详细搜索,从而了解与其有关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