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徐志摩二婚的妻子,加之自己又踩着旧时代的尾巴离婚改嫁,这半个世纪以来,陆小曼成了民国名媛里最受争议的人物!
胡适曾赞叹陆小曼说她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而大多数对陆小曼一知半解的人也总是习惯性地把她与这些关键词捆绑在一起:富家小姐、京城名媛、美艳奢侈、云心水性!
甚至,还有一部分徐志摩的追慕者认定是陆小曼害了徐志摩。当然,也有了解陆小曼的人为其不公,认为:不爱陆小曼就是不爱徐志摩,不敬重陆小曼就是不敬重徐志摩!
大家为什么会对陆小曼有这么多负面的认知呢?因为惯性思维已经固化了我们思维模式:她出身名门娇生惯养,加之自己又是京城第一名媛,而且敢在封建体制尚未完全土崩瓦解的时期离婚改嫁,所以一定是水性扬花、生活奢乱、不守妇道的主儿!
但是,为什么又有人认定‘不敬重陆小曼就是不敬重徐志摩’呢?那是因为这一部分人不仅了解徐志摩,也了解陆小曼,他们知道陆小曼身上除了‘京城名媛’的头衔,还有一顶桂冠是:民国才女。
今天,我们就和对陆小曼不很了解的朋友们,再次走近陆小曼,去解读这位被误解了半个世纪的女人吧!
这些年陆小曼被误会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她‘婚内出轨、移情别恋’,但是,了解陆小曼和原配丈夫王赓婚姻情况的人却大多都会少些埋怨,多些怜惜。
陆小曼
陆小曼1903年出生于十里洋场的上海,父亲博学多才先官后商,母亲也是知书达理能文善画的才女,这对于独生子女陆小曼来说,是很好的生活起点,她从小就被施以良好的教育,接触的也都是最高级的教育资源,际小曼的才学功底,也是自此而生。
但遗憾的是,因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小曼19岁便被以父母之命许配给王赓,当时是以怎样的状态应下了这门婚事?陆小曼在《爱眉小札》的序言里这样写道:
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微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和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
王赓
从《爱眉小札》里,我们不仅能看到陆小曼的无奈,也能窥见她与王赓婚姻的硬伤
他是一尊用木头用雕成的凶神,你根本无法知道他头脑中藏着什么深奥可怕的念头。我宁可他骂我,打我, 暴跳如雷,这样就会激起我的怒气、勇气,豁出去,跟他斗,跟他拼命,在拼命中求得 一条生路。现在这样,我实在受不了,陷进的是一个深渊,黑洞洞的,没有底的,连一 点叫喊一点挣扎的机会都不给你,只是无穷无尽地跌下去……
病一好就成天往外跑,也不知道那儿来的那么多事情,躲也躲不远,藏也没有地方藏,每天像囚犯似的被人监视着,非去不可,也不管你心里是什么味儿!
那天闹过的第三天,又为了人家把无缘无故的事情闹到我头上来,我当场就在饭店里病倒,晕迷得人事不知。
下令叫娘即刻送我到南方去,这次再不肯去,就永远不要去了。口吻非常严厉,好像长官给下属的命令一般,好大的口气。
从《爱眉小札》中《小曼日记》的部分,我们不难看出陆小曼和王赓的婚姻是存在很大问题的,陆小曼生性浪漫,王赓却冰硬得像块生铁,这样的婚姻要维持下去,实属不易,所以,后来在王赓的主动退出下,陆小曼终于和徐志摩走到了一起。
她背叛婚姻是真,‘揪着头发把自己从泥潭里拉出来’也是真!可被指责,也该被祝福!
陆小曼徐志摩婚礼
关于名媛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剧院、戏场、舞会、饭局,这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她不是名媛,身为彼时官宦王赓的妻子,这些也是不可避免的。从上文《小曼日记》的部分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应酬她是躲不掉藏不了的。而另外一个令她迷恋欢场的原因,在《小曼日记》里也有详述,具体无非两个原因,一是躲避王赓,二是排解对徐志摩的相思之愁:
前天写得好好的,他又回来。本来这几天他在天津,所以我才得过着几天清闲日子……所以昨天我又出去了一整天,吃饭、看戏,反正只要有一个去处,便能将青天快快地变成黑天。
前些日因为接不着你的信,他又在 家,我心里又烦,就又忘了你的话,每天只是在热闹场中去消 磨时间,不是在东家打牌就是外出跳舞,有时候精神睡委顿下来也不管,摇一摇头再往前走,心里恨不得从此消灭自身。
由此可见,陆小曼在未离婚之前的欢场留恋,无非是为了排解郁闷,也不是她心所向之。而其后与徐志摩成婚后的一系列奢侈之举,一则因为生活习惯,二则因为婚姻最终要落到柴米里去,徐志摩需要赚钱养家,难免会对陆小曼有所冷落,但并不是说因此陆小曼就该继续奢靡随性地生活,错有,但她也绝非完全就是这样只迷恋欢场的人。
陆小曼画作
陆小曼因为自幼就饱受父母文化底蕴的熏陶,有着非常良好的才学功底,婚后她更是不断拜师学艺,曾师从师从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以及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拜师学艺,因而才会在美术绘画方面有了惊人的表现,以至于晚年期间还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不仅如此,她还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
陆小曼跟随刘海粟学画的时候,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而陆小曼不仅绘画天赋非常出众,她还精通英语,法语,擅长戏剧,尤其是昆曲,而她的诗文也甚是出众,刘海粟也曾评价过她的诗文: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约,很美,又无雕凿之气。
陆小曼字画作品
人长得美,又生性浪漫,加之才华出众,这样的陆小曼不难不得徐志摩欢心。因此,即便她后期生活虽然依旧奢侈无度,徐志摩也宁愿拼命工作去养着她,这比起那诸多的情书来说,更算是爱的表白和承诺,更何况,陆小曼的才学也是令徐志摩深爱她的要素之一。
当初,陆小曼跟随刘海粟学画也是相当认真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显得有些不够勤奋,毕竟已过了一心求学的年纪,有家庭有交际,所以学业方面,难免分心,以至刘海粟都遗憾地认为她天分很高,但不够勤奋!
但即便如此,陆小曼的画技也非常人可超越,尤其是她的油画作品,很注重色彩想像力,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而她也是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
陆小曼书画作品
令人遗憾的是,后续陆小曼依然沉迷于社交场所,看戏打牌、夜夜笙歌,白天一睡就到大中午,这令徐志摩有些受不了,于是引荐了大画家贺天健给陆小曼,而陆小曼也很是听从徐志摩的安排,她不但开始潜心作画,还参与了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活动及画展。
1931年,陆小曼甚至破例画起长卷,用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而非常珍贵的是它的题跋,收录了邓以蛰、胡适、杨杏佛、贺天健等大家的墨宝。后来这幅长卷也成了徐志摩空难后的唯一遗物。因为徐志摩那次外出,就是带着这幅长卷去找人加题的。
陆小曼和徐志摩
直到徐志摩明星陨落,陆小曼才真的收了心,一改过去的慵懒习惯,不施粉黛深居简出,彻底沉迷于绘画之中,也算是她人生长河中再一次的幡然醒悟吧,也许是把对徐志摩的思念都付诸画端。
总之,她是真的变了,而当时她的绘画老师贺天健她也是约法三章:
一为老师上门,杂事丢开;
二为专心学画,学要所成;
三为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
那些日子,陆小曼守着徐志摩的遗像勤奋刻苦一心学画,数月后她就能与前辈比肩开画展,且卖出好些作品,以维持生计。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十个年头,陆小曼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有山水卷、花鸟虫鱼卷,展品有百件之多,赋色清丽雅致,格调脱俗,技艺精湛,轰动一时。
陆小曼书画作品
很多人总认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感情里,徐志摩要爱得更多一些,无论是他先前情深意重的书信,还是他婚后为养活陆小曼而做出的努力,都在力证他的爱恋之深。但陆小曼似乎也更爱徐志摩一些!
徐志摩最后一次离开,是在与陆小曼大吵了一架之后才遭遇空难的,因此好多人认为是陆小曼失责在先,但是,这里有一个细节却总是会被大众所忽视,徐志摩最后一次离家是去参加林徽因人演讲,陆小曼自然会有抵触情绪,毕竟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旧情摆在那里,陆小曼作为女人,心里不泛点儿醋意是不可能的,所以争吵是必然的。
但是徐志摩还是坚持去了,而且,再没回来!
陆小曼和徐志摩
1936年,徐志摩遇难的五周祭期间,陆小曼集结整理了两个的来往书信,结为《爱眉小札》,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在序言里,陆小曼这样写道:
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比一切世俗的仪式要有价值有意义很多。
不仅如此,在徐志摩走后陆小曼遣散仆人,谢绝宾客,终生素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整理徐志摩的作品上,多方联系,先后编辑出版了《眉轩琐语》、《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书。
《志摩日记》
虽然后期陆与小曼与翁瑞午的同居生活令世人及徐志摩的好友都很是排斥,但同居多年,仍未婚嫁。她要守着‘他的妻’的名义,活着,然后死去,但对于富家小姐出身,向来不擅长于生计的陆小曼来说,她的生活又总得有所依附。
而在陆小曼心中,徐志摩遇难时唯一留下的长卷,成了陆小曼后半生的唯一寄托,她一直珍藏着,视如生命,1965年临终前,她才将那幅长卷以及自己潜心整编的《徐志摩全集》手稿样本与纸版一起交给了徐志摩的表姐夫陈从周。
因为,徐志摩来接她了!自此天上人间,一誓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