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而有钱人在教育上有多狠,你也难以想象。
1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豪门教育观刷新了我对有钱人的刻板印象。
《生活在别处》里,有一个富二代小可,就读于美国最为顶尖的私立女子学校 Hockaday。
每年超过五万美元学费,这里的学生,父母要么是企业家,要么是有着“特殊身份”的人。
小可不但是富二代,还属于超级富二代,家里是妥妥的豪门。
你以为超级富二代的生活,是开着超跑兜风,互相比赛买奢侈品,怎么快乐怎么来,实际上,小可形容自己的生活,却是:“很痛苦,每天就像是打仗一样。”
她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出人意料。
——为了学习。
为了学习,小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每晚睡眠时间都不超过4小时。
有时困到不行,就跑去医务室,让护士安排一张病床,睡一节课。
因为长期保持一个坐姿学习,她的腰伤十分严重。
有整整半年时间,她需要跪在地上上课。
更让人惊讶的是,小可母亲对此的态度。
她说:
“我一点也不担心孩子辛苦啊,吃苦啊,如果你要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一定是要付出这样的一个努力和强度的。”
面对孩子学到腰伤的事实,小可母亲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
她说:身体上的损伤,只要给予及时治疗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富豪父母并不会因为以学习太辛苦放松对孩子的要求。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提前被纽约大学录取,是校园最有价值的击剑手,热心慈善,善良正直,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丰富多彩……
本以为,豪门的孩子,挥霍炫富、飙车惹事,被父母纵容溺爱。
实际上,真正的豪门,都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下狠功夫。
因为他们深知,教育是通向精英的必要之路,吸收知识的过程,虽辛苦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2
韩寒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和普通家庭一样,豪门的父母也加大了对孩子教育的投资。
从小双语三语上课,学画画、学钢琴、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
这里面,不仅有有钱父母对教育的巨额投资,还有为学习忙碌辛苦的富豪后代们。
因为一样的时间,几倍于普通家庭孩子的课程安排,想要做好,必然伴随着更辛苦的付出。
就像是赌王的儿子何猷君,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
偶尔想要松懈,父亲就讲述自己当年一边打工一边考香港大学的经历激励他,逼迫他在学习上用心。
也正是因为这样疯狂的学习经历,让何猷君在《最强大脑》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了高智商人生赢家的代名词。
就在顶尖富豪们驱动孩子疯狂吸收知识的时候,普通家庭的父母都在干什么呢?
快乐教育,让孩子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我有个朋友,特别信奉快乐教育这一套。
为了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她从不让孩子参加补习班、兴趣班;
练字难,孩子不想写了,那就不写吧;喜欢钢琴,弹了一个月觉得想放弃,那就放弃吧;上了学,不想写作业,那就不写……
结果呢?
长期放松状态下,孩子是玩的很开心了,但这快乐并没有持续很久。
因为上学接触其他小朋友后,朋友孩子发现:
他的同龄人,不仅在学习、智力各方面碾压他,各种才艺也让他自惭形秽。好像做什么,自己都不如其他人。
朋友孩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被打击得没有信心不说,甚至产生了自己怀疑,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天生比别人笨?”
不是他笨,只是其他孩子在努力的时候,他在享受快乐童年,等时间流逝,那些年偷过懒、没培养好的习惯,会逐渐反噬他成年。
3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因为身无一技之长,曾埋怨妈妈刘梅不给自己报兴趣班:
刘梅: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释放孩子的天性,放任孩子的行为,无异于在断孩子将来的后路。
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成长的孩子,身无技能护体,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这时,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在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清华的一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将来的有害,只知道遵从本能寻找舒适的路径。
如果父母跟着“起哄”,那等待孩子的,必然是一生的风霜与辛劳。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来可以走的更加顺畅,就要逼迫孩子一把,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因为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学习并不快乐,甚至还有点苦,狠狠地逼迫孩子学习,才是对孩子的将来负责。
这些早早实现财富自由,看清社会运转规则的顶尖富豪们,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一边加大教育投资,一边逼孩子疯狂学习。
因为成为精英的路,从来不靠财富,而是凭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