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台风天待在家里喝茶很舒服。
昨晚已经过了八点,朋友圈里一位做茶具的朋友,兴冲冲地分享喝茶心得。
“终于喝到了老丛水仙的糙米味。”
见状,顺势闲聊几句。
没想到,士别三日,这位当初刚从外省过来的朋友,喝了两、三年岩茶后,也慢慢摸准了一些门道。
但朋友的回复还是很谦虚。
“我只是爱喝岩茶,但现在还是不大懂,喜欢喝但经常怀疑自己喝不准。不像你们能喝出这么多香气、味道层次。”
其实,对广大普通茶客来说,这一腔热爱就足够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喝岩茶,是慢慢喝懂岩茶的关键前提。
《2》
顺着老丛水仙话题,那位做茶具生意的朋友,打开了话匣子。
“最近几天都在下雨,店里生意一般。空闲下来的时间适合慢慢喝茶。刚好自己守着店,也没其它事情干,就花了点心思琢磨。”
“晚上刚喝了一泡武夷山客户送来的老丛水仙,他也没说是不是正岩的,反正我从干茶闻到了糙米味,跟超市刚买来的三色杂粮米的味道一样。泡开之后,茶味也很稳定,至少我泡了十几次还能喝。感觉这算是今年喝到过最好的岩茶了。”
闻言,给那位朋友点了个赞。
说真的,对普通茶友来说,喝岩茶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不错。
那些寄希望于修炼喝茶神功,学着从一口茶里面喝出山场,看一眼叶底立马知道树龄,捏一捏干茶里面知道是不是大师茶的“鉴茶神功”,在圈内基本属于邪门歪道。
说得简单些,就是喝茶方向彻底弄偏了。
真正的学喝茶,应该像开篇那位朋友一样,少信噱头,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自己亲自试过之后,嘴巴获得的滋味感受是骗不了人的。
闲聊到最后,朋友默默补充了一个话题。
达到“好喝”二字的老丛水仙,都有哪些标准?
其实麻花想说,最关键的那一点,已经被他给喝出来了。
先申明,答案可不是那个所谓的“糙米味”。
而是茶味稳定,好喝又持久。
《3》
“真正的好老丛,茶味要稳。”
对于好茶的定义,很多人都持有一个共同的朴素审美:
“耐泡又好喝,买回去才有性价比。”
按武夷山这边的常见说法,茶味要稳定,不能落得太快。
试喝岩茶,只要不是品质太糟糕,流露出沤味、焦炭味、茶味酸涩发麻等。
正常情况下,前三冲喝茶,暂时先别下结论。
对老丛水仙这样,凭借树龄优势,积攒下丰沛茶味物质的实力派选手,更是“好汉不赢前三把”。
试喝时,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真英雄。
去年底,在那段大量试喝足火新茶的日子里,麻花遇到过一泡让人觉得很可惜的高山老丛。
原料虽然不是正岩的,但盖碗泡茶开汤后,茶味表现是真不错。
汤水当中,兰香很足,茶味也是清甜甘醇的。
但可惜,它的后劲不足。
第一冲的风味表现,还算可圈可点,但再次冲入沸水,泡出来的茶味就明显淡了。
就像喝碎茶那样,仿佛茶味全部攒着劲,在第一冲就耗光了大半力气。
光是冲着这么不稳定的茶味,这样的茶,买回去根本没有性价比。
《4》
“老丛水仙的醇柔茶汤,能自动滑下喉间。”
水仙作为岩茶当家品种之一,最鲜明的茶味特征,在于一个“醇”字。
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
喝老丛水仙,汤中的醇厚度,更是远胜普通水仙。
不过单纯看文字描述,什么才算真正的醇厚感?理解起来总是很抽象。
这时,不妨从多个细节,逐一查验。
茶汤无比醇厚饱满的老丛水仙,茶味积累很多。
从物理层面来理解茶汤的醇,应该代入密度概念。
醇厚的茶,比淡寡的茶,密度更高。
而略有茶味的茶,又比白开水稍微高一些。
在泡茶用水相同前提下,从中引起密度差距变化因素的,正是茶味物质的影响。
当你喝到一杯很醇很柔的老丛水仙后,举起茶杯,轻轻晃动一下茶水表面。
受到外力影响,茶水表面平缓起伏,荡漾着浆感。
此时,美美地啜一口老丛水仙的茶汤进去。
啜茶入口,让茶汤刻意在舌面停留两三秒。
趁着这个时间,好好细品,感受茶水当中裹挟的茶味层次。
随后,再将茶汤自然咽下喉中。
当老丛水仙的茶汤“过喉”刹那,你会感觉,茶水是异常绵柔的。
基本不用刻意做吞咽动作, 茶汤也能轻盈地一滑而下。
这种又醇、又柔、又饱满的茶汤质感,是老丛水仙引以为傲的体现。
《5》
“喝老丛水仙,不能少了丛香。”
老丛水仙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茶汤的醇厚度。
但在岩茶圈子里,喝老丛最有争议性的地方是丛香。
关于丛香为何物?它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什么?有哪些近似香型?
网上能找出成千上万的观点争议。
热议聚焦点,无非是认为,丛香究竟是木质香?苔藓味?青苔味?还是粽叶香和糙米味?
麻花的立场是,浑厚且深邃的木质香,才是老丛水仙的丛香风味代表。
至于青苔味和苔藓味,不过是杂味。
雨水青做出来的“老丛”里,大把这种充满植物腥气的怪味茶。
至于粽叶香,是许多岩茶尾水的常见香型。
而部分岩茶水仙从干茶,以及前三冲盖香闻出干燥的糙米味,也不稀奇。
《6》
说了这么多关于丛香的争议点,其实,还是希望大家在喝老丛时别弄错重点。
丛香,不是老丛水仙的最大卖点。
汤感无比醇厚,才是喝茶时应该着重感受的地方。
即便是为了更好地领略老丛水仙的木质丛香,也不是简单通过鼻子闻一闻。
因为,老丛水仙的优势,大多藏在汤水里。
找寻丛香,建议重点把握醇柔茶汤当中的“落水香”。
当然,除了水香之外,还要从回甘回味里寻香。
正岩山场的老丛水仙,优越的山场环境,造就了无比强大的风味层次。
和普通岩茶的回甘生津,回味留香不同。
当你喝下一杯正岩山场产出来的老丛水仙时,从咽下茶汤的那一刻算时间,整个嘴巴与喉咙起码在三分钟时间内,都能清晰泛起清幽兰香,深邃木质香。
兰花香清新,木质丛香沉稳。
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茶香,蹁跹在喝茶回味里,无比美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