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当晚秋褪尽,寒风萧瑟。
立冬已去,小雪将至。
在二十四节气里,小雪时节,代表着初雪将至。
初雪裹挟着寒风,一路从北往南,所到之处草木凋零,这便是小雪所带来的天气变化。
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转雪。
但还达不到大雪纷飞的地步,所以,名叫“小雪”。
仿佛通过简单的两个字,就能浮现出雪落的画面。
不过,对于福州的人民来说,小雪基本上是看不到雪的。
甚至于,还能在艳阳高照的冬阳里,体验几天秋天的尾巴。
相比南方,北方据说已经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了,白茫茫的一片。
在这种寒风凛冽的季节,晚上回到家,坐在窗前,看着雪花静静飞舞。
这时候,若能在温暖的灯光下,煮一壶老白茶,想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听雪喝茶,岂不妙哉?
很多人会想到老白茶写的那首著名诗句: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管是卖茶的,还是喝茶的,都能用这一句,来发朋友圈,抒发心绪。
可话又说回来,老白茶是人人都会煮的吗?
事实证明,未必如此。
老白茶固然好喝,但也有不少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翻车”的例子。
所以,趁此机会来说一说,如何才能煮出一壶好喝的老白茶汤?
《2》
首先,选择适合煮的老白茶。
理论上,只要是三年以上的的白茶,都可以煮着喝。
不过,这样的范围就太广了。
老白茶里包括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还有散茶、饼茶,春茶、秋茶,等等等等。
个人建议,普通茶客煮茶,可以选择老寿眉。
从产量上来说,寿眉的产量,本身就是白茶里最高的。
故而,它不仅可以经得起日常的消耗,也有一定的量能被保存成老茶。
从价格上来说,三年五年的寿眉,价格还算是比较亲民。
如果你想喝老白茶,又担心太贵,那可以选择刚刚跨过“老白茶门槛”的寿眉。
在品质高的情况下,价格也相对适中。
从口感上来说,寿眉叶片的蜡质层厚实,茶梗粗壮,含有的可溶性糖和果胶物质丰富。
煮出来的茶汤,滋味甘甜,醇厚,浓郁,更符合大众的口味。
而白毫银针老茶,以及白牡丹老茶,量少,价格贵。
用来煮茶,难免有些浪费。
另外,老寿眉还分为散茶和饼茶,如果你想要图方便,那就直接煮散茶即可。
而如果你喜欢喝枣香,喝丰腴的浆感,那还是更推荐煮饼茶。
不过,在喝饼茶之前,不能忽略的就是撬饼的步骤了。
《3》
其次,准备一套合适的茶具。
在家煮茶,建议用最安全、简便的方式——电陶炉。
无烟熏,室内可用。
无炭火,使用方便。
隐患低,温度可控。
再准备一只玻璃壶,就可以开始煮茶了。
玻璃壶搭配电陶炉,是现如今煮茶的黄金搭档。
玻璃壶,有利于观察汤色,能够随时把握煮茶的时间和进度,便于及时关火。
倘若选择其他材质的煮茶壶,不透明的,虽然好看,但不适合新手。
一来,清洗麻烦。
二来,很难把控时间。
除非你是煮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不用看,光凭感觉就能煮出一壶浓淡适宜的茶汤。
另外,电陶炉的安全系数更高,不用担心在室内烧炭有中毒的风险。
像前两年,由于围炉煮茶的热度极高,有一部分茶客在家自己操作。
学着网络上的教程,用风炉配着陶泥的侧把壶煮茶。
结果因为通风不到位,炭火燃烧不完全,导致了一氧化碳中毒,酿成悲剧。
特别是现代人对用火常识并不精通,还是用电更省事。
《4》
再次,称出适量的茶叶。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茶友不管是泡茶还是煮茶,都不在乎精准拿捏克重。
一般是看心情,随手抓一把。
是多是少,全凭运气。
而这就会导致,煮出来的茶汤,并不是最好的味道。
有时太浓,有时又太淡,对于好茶而言,实在是暴殄天物。
因此,在煮茶之前,也要根据煮茶壶的容量大小,确定注水量,再称出恰当的茶叶重量。
以容量是500毫升的茶壶为例,注水的时候,不能完全注满。
否则,当水沸腾以后,就会不断翻涌,从壶嘴的地方溢出来。
在沸水的高温下,很多茶友会手忙脚乱,严重的情况,还会烫伤自己。
所以,注水量不能高于壶嘴的位置,500毫升的壶,注水量控制在300-400毫升即可。
那么,相应的投茶量,是1.5克-2.5克。
具体多少,看白茶的品质,以及个人的喝茶口味。
假如你打算煮的是高山的老白茶,内含物质丰富,只要1.5克,就能煮出浓郁的滋味。
而如果白茶的品质有欠缺,则投茶量也要相应增加。
至于喝茶口味,那就要在日常喝茶的过程中,来不断调整投茶量,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煮茶茶水比例。
《5》
接着,把握投茶和关火的时机。
在天寒地冻的季节,大多数人会选择直接煮干茶。
特别是在没有供暖,而温度又特别低的某些城市,用盖碗泡茶,茶汤降温的速度,时常赶不上喝茶的速度。
回过神来,汤水已经凉了。
喝进肚子里,对肠胃有些许刺激。
还是煮茶更友好,能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里,保持茶汤的温度,让自己有热茶能喝。
而直接煮干茶,正常的流程是,先煮水,后投茶。
先将壶里的水煮开,直到沸腾,再把提前称好的干茶放进去,正式开始煮。
彼时,茶壶里的水温是相对稳定的,对茶叶的压力也比较大。
在持续的高温加热下,我们会发现,汤水很快就从原本的无色,染上了淡淡的黄色。
随后,有渐渐变浓、变深的趋势。
而根据经验,等到茶汤煮出来的颜色,接近赤金色、浅琥珀色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
若是继续煮下去,茶叶很有可能因为煮茶时间太长,而呈现出过量的茶红素。
不仅汤色变红,口感也异常苦涩。
合适的投茶时机以及关火时机,是煮出一壶滋味完美的老白茶汤的精髓所在。
当然,有些老茶客会选择冷水投茶,这就要求对投茶量和时间有着更精确的掌控,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加持。
《6》
最后,壶里的茶汤止沸,就可以倒出来了。
彼时,手边随时都会有一杯温热的茶汤。
喝完了,再次加水,茶叶在壶里重新复活,沁出茶香,一遍又一遍。
作为一个典型的“闲人”,喜欢把冬天用来读书。
即使眼下是没有生机的气候,但书里,四季都有。
一年就这么过去了,时光荏苒,大河一样奔流不息。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