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从2014年高山牡丹王饼开始,喜欢上了老牡丹。
无论是老的牡丹饼,还是老的牡丹散茶,都喜欢。
那是一种极为醇厚的口感,还极度省茶,投4.5克下去就能泡一盖碗香滑稠汤。
沸水冲泡,一口过喉便已经满口挂浆,比用了十年的桌子包浆还包得厚而密。
最主要是浆中爆裂出来的那股子香气。
是一股成熟的,略显沧桑的,药香与花香以及木质香的混合。
细细一分,就能辨清楚这几种香型的起承转合,像洋葱一样层次分明。
但初初入口时,它们是拧成一股的,突如其来,扑面而来,令人猝不及防。
这股香气自包浆的水膜中炸裂开来之后,便强势地侵占了口腔四壁,粘在口腔粘膜上,怎么冲刷都不舍得离开。
令人一呼一吸间,香感炸裂。
只觉得在与一位有年岁的智者在交流,沉稳而舒适。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2》
有茶友来交流,称,在某掌柜家的老牡丹散茶里,喝到了果香。
“是一种很好喝的果香。”这位茶友重点描述了自己的喜好。
然而,我只能在天人交战一番之后,给出最真诚的忠告,别急着喜欢啊,老牡丹是不应该出现果香的,尤其是老牡丹散茶。
但凡有发酵生成的气味,包括但不限于果香,梅子香,酸梅香,蜜饯香,李香,梨香,苹果香,巧克力香,朱古力香....等等等等,都是没存好,进水受潮发酵之后,生成的。
是不应该出现在老牡丹里的气味。
白茶是后发酵茶,但并不代表它的后发酵是在储存阶段进行的。
发酵是加工工艺中的一个环节,它应该在加工结束,成品茶上市销售之时便完成,不可能在销售之后,在储存当中还在进行。
除非是没存好,才会在储存当中产生二次发酵。
是的,就是没存好。
《3》
单单以香型而言,老白茶当中含有的香型,确实是可能有果香的。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但绝大多数时候,只存在于老白茶饼当中。
老白茶散茶中,是不会有果香的。
这是为何?
便得从白茶中果香的生成条件,来细说一二。
白茶中的果香是怎么生成的呢?
以这八九年加工白茶储存白茶的经验来分析,大多数时候白茶的果香(包括但不限于熟枣香),是由白茶叶片的细胞破壁后生成的。
破壁之后,细胞液大量流出,沾在茶叶表层,有少量还裸露在空气中。
它们附着在叶片上,被蒸压,被烘干,在这过程中,又进行了一次发酵。
是的,这些跑出来的细胞液,它们在压饼的过程中,直接发酵了,虽然数量并不多,且发酵的规模并不大,却是真真正正的产生了二次发酵,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白茶饼香型的改变。
在这些细胞液与空气中的氧分子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会生成一系列的新物质,熟枣香,便是其中的一种芳香物质。
当然还会生成其它的物质,比如酮类,等等。
但在良好储存八九年、室温与室内干湿度一直在监控中、一直在国标规定的范围之内的白茶散茶中,拆箱冲泡后却发现,并没有生成枣香。
它只是药香,花香,陈香,木香....等常规的香气,非果香类香型。
老的散白茶没有破壁,细胞液没有流出来发酵,便没有形成果香。
《4》
那么,为何有许多散的白茶老茶,在冲泡后有果香传出呢?
这是许多茶友的困惑。
他们时常表示,你说老的散白茶没有枣香,但为什么我喝到的有枣香?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原因便是,您喝到的是没存好的老白茶散茶。
并不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并不是存在的就是合规的——您在某处喝到有枣香的老白茶散茶,并不代表它就是合理合规的。
它其实就是一次受潮跑气后的产物。
二次发酵的产物。
是漫长的岁月中,一次不经意的开箱,一次不经意的没及时封箱,一次不经意的在湿潮季节没有密封到位....
上述情况,以及其它不可猜测的情况,都有可能,让这箱老白茶散茶,生成果香——是的,严格意义上来说,老白茶散茶受潮发酵之后生成的气息,与白茶压饼存老之后生成的气息,虽然相似,却并不能等同——并不是所有类似水果的香气都是枣香。
老白茶散茶受潮后生成的,是蜜饯气味,一种类似蜜饯李干,蜜饯芒果干凤梨干之类的,果香。
跟枣香,并不是同一种香型——毕竟,饼茶的枣香是细胞液经高温蒸压后发酵生成的,散茶的果香是受潮后发酵生成的。
它们的根本不同在于,一个是高温发酵,一个是低温发酵,两者的形成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它们的香型便是截然不同的。
不能把散白茶存坏了生成的蜜饯气味,推定为枣香。
这是对枣香极大的不负责任。
《5》
以多年的观察与实践来看,白茶中果香、枣香的形成,离不开一个词,叫做破壁。
还离不开一个词,叫做压饼。
但绝对不是不经过压饼,不经过蒸压,不经过压饼时的轻微发酵,就能形成的。
并不是所有类似果香的香气,都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归结为枣香。
蜜饯类的气味跟熟枣香有天然之别。
万勿混淆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