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T3,想扛起国家队这面旗心力不足,想放下心又不甘

2019-08-07   康复中的夹层老张

最近,一家由中国一汽、东风、长安三家造车国企联合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资本大鳄共同投资的智慧出行平台"新贵"T3出行正式上线运营。

T3是个(⊙o⊙)啥锤子?

“T”的意思可能指的是Top,寓意一汽东风长安三家排名靠前“Top”级国家车企的合作,也有可能是traffic(交通)等英文的缩写。期间还有三家资本大鳄分别是腾讯,阿里,苏宁六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

通过查询得知,新公司注册资本苏宁将会是新公司的最大股东,而长安、东风与一汽分别投资15亿元,三者持股比例相同。(车企不是投入资金,可能是以车相抵)腾讯、阿里、无锡、飞叶、荣巽、南京恒创科技认缴出资22.5亿元,出资比例为23.06%。大家可以看得出吧!T3的投资额相当大,在还没有进行天使轮以及后续融资的情况下,庞大的注册资本就甩了其他平台好几条街。

为什么车企会选择与网络巨头合作

阿里与苏宁是两大电商巨头,腾讯则是交际类软件鼻祖。三方在各自的平台上都有数量庞大忠实用户,车企选择与他们合作共同创建网约车平台也这是看好了用户与平台的忠诚度,到时平台只需稍加引流,T3平台将获得比其它网约车平台多得多出行乘客。

车企不生产汽车,来组建网约车出行想干啥

肯定不是做雷锋这是肯定的。网约车行业的主体运营的车辆。因此,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家车国企巨头为T3提供线下的维修服务网络和运营车辆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基于以下目的:

第一消化过剩库存提高产能。

大家都知道,国产车在终端消费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这也就造成了许多自主品牌的车企生产出来的车辆库存严重。甚至有些不畅销车型,一年也买不了几辆。通过组建自己的网约车平台,投放相关积压不畅销车型,来达到减少库存压力,提高自我企业产能的目的。使自己的账面好看些。

第二利用网约车司机来换取国家新能源车补贴

据悉,2019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第一,6月25日之前沿用2018年的政策(只谈乘用车,且为工况法的里程数) 1、150-200公里的补贴1.5万,200-250公里补贴2.4万,250-300公里补贴3.4万,300-400公里补贴4.5万,400公里以上补贴5万地补每个地区不一样,几乎为国补的一半。

第二,6月25日以后,是采用2019年的政策,地补全国取消,250公里以下没有补贴,250-400补贴1.8万,400公里以上补贴2.5万。

看到了吧,投放的车辆与将来换取补贴的利益是成正比的。

T3的主营发展业务与布局是什么?

根据官方公布的发展规划来看,T3现阶段的主要聚焦点还是网约车运营,在未来则实行“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19年-2021年,T3主要进行网约车的运营,为用户提供稳定的运力保障和更好的服务体验。年底前,T3出行将投放2万辆运营车辆,服务覆盖范围包含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武汉、重庆六个试点城市;在未来的三年内达到30万辆,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六年后力争体量超过百万辆。

第二步:2021年-2025年,T3出行将从网约车的主营业务出发,稳步拓展衍生业务,联合更多的产业链伙伴,在智能充电、维修保养、车辆以及网约车司机保险、融资租赁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出行服务。

第三步:从2025年开始,T3将致力于成为智慧出行的引领者和智慧城市的推动者。

算盘打得好,无奈没人来开车

大家心里都明白,再多的运营车辆,再好的平台。没有网约车司机,一切都是白搭。国家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许多网约车平台都在清退兼职的网约车司机。而滴滴网约车平台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宁肯多次被国家相关部门处罚也不清退兼职网约车司机,其实也就担心清退的兼职司机因为工作的粘性(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干久了,就不想换新行业)这部分司机转投T3租车继续跑网约车。这样即消弱自我又壮大了竞争企业的傻事滴滴才不会干呢!

所以T3现在的处境很尴尬,算盘打得精,无奈没人来卖命。平台一开始说网约车司机都有底薪3600,但等到签合同时又变成1080。很多的承诺也都放了空响。

网约车司机就是一工具,帮人赚钱的工具

话难听,却是事实,T3平台上投放的营运车辆,靠网约车司机来给它跑废了。大家都知道,运营车辆八年或六十万公里强制报废,三大车企生产出来车的质量放到营运这一特定行业中来,我想不用跑到国家的规定,就要换新车。到时,车企只要扩大车辆即可。新能源车的补贴也需要网约车司机来跑。除此之外,还有每单的提成。哪一项不是靠网约车司机来获取。

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网约车司机身处整个平台运营的关键处,在利益面前确实如此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