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发展到何种地步
资料显示,滴滴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于2016年成立。2018年,滴滴已经在中国、美国开展了研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路测,并在加拿大设立了智能驾驶相关的研究室。今年3月,据企查查资料显示,滴滴出行主体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芽”,经营范围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等。随着此次的分拆升级,滴滴在自动驾驶业务上的版图逐渐明朗。
滴滴方面称,公司目前已经构建起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诊断、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个团队。业内分析认为,此次的自动驾驶部门分拆升级为公司,亦为滴滴在去年12月份架构调整的延续,表明自动驾驶业务在滴滴内部战略意义的提升。业绩承压下的 转型 突破之路众所周知,由于安全问题滴滴饱受质疑,业务发展遇到瓶颈。因此,滴滴一直承受着不小的业绩压力。数据显示,2018年滴滴出行持续亏损,达109亿元人民币。
而自动驾驶技术是网约车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Uber、Lyft等公司都在积极参与研发。再加上中国在自动驾驶市场又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在公司面临增长和盈利的取舍时,就需要滴滴在打车、外卖、自动驾驶等增长故事里进行选择。而加码自动驾驶正成为滴滴转型的重要方向。如今,滴滴剥离自动驾驶业务升级为部门,不仅自身可以获得融资、加速业务的独立发展,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滴滴通过投资人的资金帮其分担高昂的研发成本,也给其他业务留有喘息的机会。
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与野心
从滴滴此前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布局来看,其觊觎自动驾驶的野心已不是秘密。自2017年3月,滴滴宣布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来,其自动驾驶业务就在稳步推进。2018年1月滴滴宣布成立AI 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重点发力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运筹学、统计学等领域的前瞻技术研究及应用,推进 AI 技术在智能出行场景中的更多应用和创新优化。2018年5月,滴滴美国研究院已经获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测试自动驾驶车辆,成为加州第53家获得测试许可的公司。同年9月,滴滴在北京拿到了自动驾驶技术路测的牌照;并于11月宣布将在加拿大成立滴滴实验室,与多伦多大学开展汽车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等项目。同时,滴滴也注重通过和产业结盟的方式,发展自动驾驶业务。自2017年3月,滴滴宣布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来,其自动驾驶业务就在稳步推进。早在2018年4月,滴滴就与31汽车主机厂商成立全球联盟,包含大众、丰田、雷诺等欧美日主流主机厂。2019年2月,滴滴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探索新能源及自动驾驶,大众目标是提供10万台相关车辆与滴滴共同组建运营车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最新一轮融资中也有主机厂商的参与。2019年7月25日,滴滴方面宣布与丰田汽车在智能出行服务领域拓展合作,丰田将向滴滴投资6亿美元。
自动驾驶领域的机会与发展
业内认为,滴滴研发自动驾驶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滴滴平台上海量的用户和数据为滴滴的自动驾驶测试和应用提供重要的路测和交通数据;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远比想象中要难,滴滴所具备的天然通用性,使它更适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商业落地。
而即将上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的张博也认为,滴滴与自动驾驶非常契合。据悉,滴滴的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在100多人左右,总计有几十台测试车在中美共4个城市开展路测。同时,滴滴也在通过自己庞大的车队规模从事高精地图的采集与制作工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进行配合。
也许不出几年,滴滴司机的失业浪潮将来临
滴滴网约车平台上有将近三千万的网约车司机,许多司机自己依照国家和平台的要求更新了合规的营运车辆,这部分车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是八年六十万公里强制报废。而现在无人驾驶的技术瓶颈是数据缓冲,许多人预言,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无人驾驶的技术瓶颈将不复存在。也许不用等八年,随着无人驾驶车辆的普及,滴滴平台上的网约车司机将会被平台逐步的清退,接位的将是无人驾驶的营运车辆。
而这部分合规的网约车司机所更新的车辆,都是分期过买,本身购买人自身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这部分车辆的使用性质已经变更为营运车,自身的使用年限和价值在变更性质那一刻就已经贬值,如果司机再被清退,损失惨重的网约车司机不知该找谁哭诉?滴滴平台能否妥善处理好这部分司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