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你能施与,这是你的光荣

2022-07-17     守望新教育

原标题:​纪伯伦:你能施与,这是你的光荣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你能施与,这是你的光荣

作者| 纪伯伦

来源|一画一语

按: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他对认识自己的感悟依然是每个人生命的命题。

当你施舍时,你必定只拿出一小部分家财。既然只拿一星半点,那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因为那对你的家财来说,算不了什么,不过是你仓库中的一点腐烂物而已。你之所以进行贮备,目的在于应付明天之需。

明天!聪明的狗都会为明天打算;将骨头埋在沙土里,表面不留任何痕迹,尔后,随朝觐者奔往圣地。

难道为来日需要而操心就不是需要?难道干渴者的井溢满水时,干渴便不再是缺水?

有的人家财万贯,虽施舍无几,却也尽力沽名钓誉。贪图虚荣之心,使他们的施舍全然失色。有的人,虽所有无几,但诚心诚意,全部用于施与。

有的人迷信生活,由于生活宽厚慷慨,故他们的财宝箱总是满满的。有的人乐于施舍,他们把欢乐当作施舍的收获。有的人苦于施与,他们把施与的痛苦当作洗礼。

还有些施舍者,他们既不知施舍之苦,亦不贪求欢乐,竭力避免宣扬自己的恩 德。他们酷似河谷里的芳草那样,甘心情愿献出自己的馨香。

这些人从了上帝的圣旨,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上帝在对着大地微笑。

有的人向你求其所需,你慷慨予之,这当然好;人不求你,你便知其所需,主动送之,这就更好。施舍者张开双手,打开心扉,乐于接近饥馑者,这要比捐赠品本身更加高贵难得!

在你的财产中,有什么能在你死时带去的呢?你今天占有一切,总要在某日放弃。劝君施舍些为妙, 让广济博施之美德成为你生命之要素,千万莫将遗产全留给继承人!

我常听你说:“我乐于施舍,但只给予那些应该受施者!”

清醒的人啊,难道你忘了,你花园里的树木,正像你牧放的羊群,决不会发表这样的言论!

树木慷慨施舍,目的在于生长;一旦停止施济,生命便告灭亡。

我有权对你说,人既然有权博得生命施舍,安享白昼、黑夜,那么,也应该获取你捐赠的一切。

人既然有权开怀畅饮生命大洋之水,那么,自然有权汲取你的溪水,灌满茶杯…… 世上哪有比勇于接受包括恩德、仁慈在内的施舍的沙漠更大的旷野呢?

你,你是何人?致使人们敞开胸怀,揭去豪侠、自尊面具,置体面于不顾,去贪求你的施舍!

首先要看你配不配做慷慨捐施者吧!

生命本身来自生命,你能施与,这是你的光荣,你不过是你的施舍品之见证。

蒙受施舍的人,则不必佯装感恩戴德,免得给自己和施舍者的脖子套上枷锁。

理应让施舍品化为翅膀,施舍者与受益人一同插翅飞翔;倘使受益人自感欠下了债,那意味着怀疑行善者的慷慨。博大土地乃行善者之母,尊贵上帝是行善者之父。

蒙田:生活七原则——怎样属于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尼采: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尤瓦尔·赫拉利:认识你自己:不要被算法操控——“不连续性”时代,需要不断“重塑”自己

叔本华:世界上最幸福的命运就是拥有丰富内在

林清玄:生活品质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如果老是看着船尾,生命的悲怀是不可免的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d8bce90807958574e80fbda21904a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