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2023年我最喜欢的十本书
原创|高子阳
来源|第一语文
高子阳:新教育实验已伴我20余年
2023这一年,读了一些书。把这些放在一起,这十本书,应该是我的最爱。
1.《阅读之美》
2023年11月8日,我在公众号里发了一篇《让我必须读下去,写下去》一文。
2.《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
我2003年春天来到现在的单位工作,是因为我们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算下来,我做新教育实验也二十多年了。读《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多少事浮现在面前,还流下不少眼泪。读完,合上书本,我也想写一本《我在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教书》这本书,努力2024年完成。
3.《教学这件事》
这是日本老师大村滨的作品,书不厚,一口气读完。阅读这本书,有一种喜欢,那就是大村滨一生也没有任何职务,就是一位喜欢研究,喜欢课堂,喜欢思考,喜欢阅读,喜欢实验,喜欢课题,喜欢学生,喜欢每月上一次研究课,超级会教作文的老师。这一年,我在多次讲座中讲这本书,曾经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讲述这本书,应该说我用这本书唤醒了多位一线老师。
4.《鳄鱼》
这是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最新作品,很喜欢。2023年8月17日,我写了一点阅读感受《我读莫言新作>》发在公众号里。
5.《院士解锁中国科技》
2023年12月27日《中国教育报》发了我500字的推荐这套书的小文章:
我的家庭藏书中童书接近一半,已经5000多本了,其中一部分是我国作家创作的。一本本读完,总觉得缺少一类超高水平作者创作的超高水平的童书。十多年前,我一口气把韩国50位博士后为孩子创作的50本“有趣的哲学启蒙书”读完,感慨万分。另外,我还阅读了国外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儿童创作的童书。当时,我就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有很多博士后、有很多高水平的教授、有那么多两院院士,他们为什么不给我国的孩子写一本又一本书呢?当看到“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时,我就无比兴奋,终于等来了这套超高水平的著作。
这是由10多位院士主笔的丛书,他们是医药卫生、石油天然气、航天、电力、材料与制造、环境、农业、化工、矿产、林草、气象、交通运输、信息等行业的翘楚。每读完一本,都感到一种敞亮,因为一道道难题得到解决,因为我知道了许多新知识。我把书放在班级里,学生们也争先恐后地阅读。
2022年4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每一门学科都有“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可少不了对高水平著作的阅读。这套书一辑又一辑地出版,肯定会给我国接下来的跨学科学习教学送来更多的宝藏,这也是我国儿童最幸福的事。
6.《狮子和老鼠的225次相遇》
我今年读的图画书肯定超过150本。如果你问我哪一本是最有创造性的?肯定是这一本。其实,我读图画书20年了,好几千本了,如果你问我几千本中哪一本是最有创造性的,超级有创意的,肯定还是这一本。我看完之后,立即买了第二本,寄给了我的小外孙女,她拿到后,趴在地毯上,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她才三岁半,上小班。她告诉我:“外公,我好喜欢这本书。”
7.《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因为上《月光曲》,我买了好多贝多芬的书。因为用跨学科学习的方式上《月光曲》,我觉得《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本图画书,让我从跨音乐走向更深度化的跨,那就是跨入美术课。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值得向学生推荐,或者说在课堂中带着学生读了。因为这本书真的比课文都要好。
8.《什么都要有》
一次听课,听到了一位年轻老师讲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我知道《什么都要有》这部诗集已经在国内出版。我赶紧下单读了起来。有了这一本,我国出版社出版的谢尔的书,我都买齐了。我超级喜欢他的书。如果引导学生写诗,其实把谢尔的书全买了,让孩子读一遍,没有哪个孩子不会写诗的,并且还会写得相当好。2024年,我会用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写诗玩,谢尔的书肯定是首选。我是这样读《什么都要有》的:
9.《有三个结尾的故事》
这是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罗大里的书。因为教三年级语文,课文中有《小狗学叫》,所以买了这本书。没有想到这一读,才知道罗大里以这种方式创作了19个故事。一个个读完,超级舒服。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读了,如何写文章结尾,肯定方法就超级多了。当然,这是有点功利性的阅读,其实也算不上功利,因为读着读着,创意创意创意,就会自然而然出现了。
10.《暑假里的大生意》
这是一本超级有创造力,让人独立思考,并能主动探索起来的童书。不要讨厌“大生意”,阅读起来,我们的孩子才会有真正的智慧。
高子阳:我超级喜欢你——新教育实验,做一粒种子!
高子阳:这样的“多读多写课程”不会落后——用读写创造教育奇迹
《阅读之美》让我必须读下去,写下去
作者|高子阳
看到我的校长得到了朱老师的一本赠书——《阅读之美》,很是羡慕。回到办公室,立即在京东上下单。《阅读之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2023年9月第一版。收到书,看护封的设计,真的别出心裁,创意满满。朱老师向读者介绍,护封由16幅可拆卸的精美书签组成,正面是阅读小语,背面是配画,还有两张明信片,也可以拆卸下来寄给喜欢阅读的朋友。我一气读完《阅读之美》,真的舍不得拆卸。我宁愿再买几本书送给我的朋友,也不愿意拆卸。我看完之后,再次下单买了10本,准备送给女儿及一些朋友。这本大作的设计者是谁呢?是多次获得世界最美图书、中国最美图书大奖的朱赢椿先生。很多年前,我就读过他设计的古十九著的《不裁》(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我是一边读一边用刀裁,一边用刀裁一边读这本书,可以说终生难忘。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文字是朱老师的(朱老师30多年关于“阅读”的金句),画是王绍昌先生的(有100多幅画呢!)。我一直不会欣赏中国画,对中国壁画的欣赏、水彩画等同样没有任何方法去内行式欣赏,但一眼看上去,每一幅画都值得琢磨琢磨,并且相当的有味道,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那种种味道。
两位大家,是从“精神之美”“氛围之美”“成长之美”“经典之美”四种美来创作《阅读之美》的。我以前看书,看到好的句段,直接用笔随意的圈圈画画,并随便在空白处写几个字。《阅读之美》的每一页都很美,每一页的很多很多句段值得画下来,值得写下一篇又一篇阅读心得。我用直尺标着画下所有的精彩,在空白处记下思考。朱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介绍了很多新教育人。很多人物是熟知的,很多人物是陌生的,不管熟知的还是陌生的,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及行动都让我敬佩不已。读书人,让人爱!真正的读书人,让人真爱!
一字一字地读着,读至第10页,突然看到了我的名字。非常感谢朱老师对我的厚爱,朱老师在“精神之美”的“阅读观点”之五“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景”中这样介绍我:
高子阳是江苏省一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一直以来,他主张“与孩子一起读,一起书,一起成长”的教学理念。从2008年开始,他为昆山23所学校和上海、山东、福建等十多个省市的学生家长做了百余场“与孩子共读共书”的讲座,超过10万的家长聆听了讲座。在新教育诸多行动中,他对“营造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写随笔”特别着迷,对“晨诵、午读、暮省”和“儿童阶梯阅读”特别喜欢。于是,他在课堂和家庭两条战线同步展开了自己的探索。
2017年,高子阳出版了新作——《与孩子共读共书》。他说,这本书是他送给女儿们的新婚礼物。高子阳有两个女儿,她们没有超常的智商,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她们都是在新教育理念熏陶下成长的。现在,大女儿已经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小女儿则继承父业,在苏州任教。书中强调了“共读共书”,正是对新教育实验“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理念的实践,书中还提及他和儿女们共同阅读、共同成长的故事,这就是最好的例证。相信这本书会成为“传家宝”,让他的未来的孙辈更加热爱阅读与写作。而真正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一定会发现共读共写的魔力。
我2002年底来到全国新教育实验第一所学校工作,20多年来,在阅读与写作上,我不敢停下,不能停下,因为我超级喜欢新教育实验。我的两个女儿与我一样,同样是不敢停下,不能停下,她们都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大女儿博士后早已经结束,二女儿也破格评为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017年5月,济南出版社出版了《与孩子共读共书》,这一年,我开了“第一语文”公众号,我给自己提出要求,不管多忙,每天读写不能少。这一年,我还评上了正高职称,我仍然提醒自己,绝对不能停止读书与写作,还要在课堂上把“构建理想课堂”做出点让学生满意的成绩。2020年3月,我又多了一个外公的身份,在我们的小可爱满月那天,我用《宝宝的量子物理学》开启了小宝贝的整本书阅读。我抱着她,拿着书对着她,一字一字地读给她听,一页一页地翻给她看,小宝贝居然看的很认真,眼睛跟着书上的那些点在转……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小可爱每天都离不开图画书呢。前几天,小宝贝跟爸妈来我们这儿,她一进屋,就拉着我的手,来到了我的书房说:“外公,你得给我选几本书。”我拿着一本本书,她接着一本本书,此时,我的幸福指数真有爆棚的感觉。
2023年秋季,我接了三(9)班。如何推进班级的共读共写。我开启了“新教育:图画书与写作”实验,每周大声读一本图画书给学生听,根据这本书提炼出一个人人能写的话题,让学生周末写一篇能写多长就写多长的文章。我在公众号一发这一信息,全国有很多老师加入了这个实验。我姐姐的外孙、外孙女也参与实验中。我每天在群里发布一本图画书的PPT,第二周整理学生的作品并适当展示。学生与家长对这种写作,无比喜欢。这个实验,我会做至退休,相信每周一读一写的这一实验,能让学生的写作发生大变化。
看到朱老师对我的这段介绍文字,我真的非常感动,我知道只有做下去,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阅读之美”。接着往下读,那些熟悉的、多年不见的新教育人,随着朱老师的文字,王先生的画,我们这些新教育人仿佛又聚在一起,讨论着思考着……没有想到,我的名字又一次出现了。朱老师在“成长之美”的“儿童阅读”之七十三“儿童的阅读是有阶梯的。从图画书、桥梁书到文字书,从童谣、儿歌到诗词,从故事、文学到科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再次介绍了我:
2013年,在江苏特级语文教师高子阳的主导下,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就推出了“152阶梯阅读方案”:一、二年级学生读完1000本绘本,三、四年级学生读完500本桥梁书,五、六年级学生读完200本纯文字书。6年加起来一共1700本书。方案推出不久,很多家长疑惑,学生们一度也觉得任务重。高子阳便轮番给家长、学生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低年级的书内容以图画居多。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高子阳说。1700本书全买下来,需要花费几万元,很多家庭负担不起。为此,学校每年都会投入专项资金,让学生能在学校免费借阅到书目内的所有书籍。如此,30%的学生小学6年下来能读完1700本书,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800本,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中学生的水平。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们不仅成绩有所提升,性格也开朗了,甚至主动干起了家务活。
朱老师,还记得我做的这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我在班级里已经做了十周年了!其实,随着实验的深入,“152阶梯阅读方案”变成了“1525+N多读多写实验方案”。我对“1525+N多读多写实验”的设计还是挺满意的(我还常常自夸这是我的创造),因为只要你相信,每天拿出20分钟,小学六年,真的可以读完1700本书!相信者,真的都超越这个数字!因为相信者,都觉得每天读书20分钟是不够的,很多都将其变成了每天读书1个小时。每天读1个小时,坚持读10000个小时(27年)一定能成功。当一位位相信的家长,在孩子中考、高考取得好成绩发短信、打电话告诉我,或者直接来学校看我时说自己读了几千本书时,我的那种幸福是很难描述的,他们都说“1525+N”是好的多读多写模式。2018年,我与团队成员申报了省规划办课题,并对此有了更深入的实践性研究。对学生的这一实验又如何评价呢?2017年底,我找到了最简单最有效果的拍“读书等身”照评价方式。当时我校的朱小敏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看到我的这一做法决定在全校推广,就这样2019年4月18日《人民日报》以《这里有群“读书等身”的孩子》对学校的这种阅读及评价做了报道(这一报道当天“学习强国”江苏平台全文转发)。
我在我的班级里继续默默地做着新教育实验,一有机会,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把“1525+N”多读多写体系告诉大家,建议大家试一试。今年9月至现在,又给9所学校讲过这一方案。10月28日,我给沧州市迎宾路小学的2-6年级家长(5000多人)讲了;11月4日上午,给我市兵希小学的一年级家长(19个班)讲了,接下来,还要给滁州的一所学校的全体家长及语文老师讲。我多么希望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用新教育实验让我创造的这个方案,共同实现一个目标——小学六年,人人读完1700本书。
因为做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及“师生共写随笔项目”,让我很早就接触并拥有了大量的图画书、桥梁书,认识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可以说,经过了20多年才有了这个成熟的阶梯阅读方案。新教育实验,有一项非常伟大的贡献,就是研发了很多书目,并且是真正意义的阶梯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也会将这一实验推向新的高度。因为只有高质量的好书,才能让这一实验有着高品质。
继续读着《阅读之美》!带着这种美,走进课堂,看着一位位学生捧着书,美美地读着,真是阅读之美!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程介明:从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