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体检中发现肺结节后,不少人的心中也多了些难解的“心结”:
自己的结节要不要紧?会不会突然就会变为肺癌?要不要赶紧手术治疗,以绝后患?……
如果你正在被这些问题困扰,不妨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
“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对鉴别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来说,CT是最佳的检查技术,病理诊断则是“金标准”。
低剂量薄层螺旋CT检查,清晰度高、分辨率也高,通过结节大小、密度、是否生长等可初步判断肺部结节的良恶性。
我们从CT影像学上来看,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看结节的特征:
肺结节的特征:
做完检查后,有的人被告知是实性结节,有的人被告知是磨玻璃结节,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实际上,它们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各自的处理措施也会有所不同。
从肺癌的概率来说,磨玻璃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实性结节,所以它更可怕一点。
对于实性结节来说,直经≥15mm或者介于8mm-15mm之间有表现出恶性CT征象者,结合临床病史有肺癌高危因素的,首选手术治疗;对肺癌可能性较小的、直径介于5mm-15mm且无明显恶性CT征象的,随访观察其生长特性。直径<5mm的肺癌低危结节的实性结节,建议1年后随访。
对于部分实性结节来说,这种恶性风险相对比较高一点。尤其是直径>8mm的部分实性结节,需综合考虑后,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或3个月后CT复查,直径≤8mm的部分实性结节定义为中危结节,建议3-6个月随访一次,至少2年随访一次。
对于肺磨玻璃结节来说,直径> 5mm的纯磨玻璃结节,也是建议3-6个月、至少2年随访一次。直径<5mm的纯磨玻璃结节,建议定期CT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查出肺结节怎么办?一言以蔽之,"密切观察、长期随访、高度警惕、及时处理"。
一般建议在肺部结节确诊后的一年内,每3-6个月做一次CT;超过一年以后,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可调整为半年至1年做一次CT。
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观察到生长,一般可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随访期间如果结节有异常变化,再考虑酌情手术治疗。
如果你已经确诊有肺结节、或者长期吸烟、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精神压力大、有结核或者肿瘤病史、或者你的家人有肺癌病史,想详细了解更多关于肺结节的知识,BTV养生堂头条专栏,联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胸外科的汪进益教授出品的《肺结节通识8讲》已经上线!跟着胡润榜中国好医生汪进益教授一起来深度认识肺结节!
课程是音频+图文的形式,通过整整80分钟的讲解,你将会全面系统的了解肺结节的前因后果,明白肺结节的性质分类和常见处理方式,以及肺癌应对策略,从此可以坦然面对肺结节,内心从此不纠结!
毕竟,肺结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进了它的“圈套”后,却不懂得如何“观察”和“管控”它的动态,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点击下方专栏购买后,即可立即收听汪教授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