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连续上涨15年,为什么农村老人还不高兴?专家指出关键原因

2019-12-30     掌上保

在开篇之前,先给大家看2个数据。

2018年,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从70元上涨到了88元;2019年,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给一些地区65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额外增发了5到10元的养老金。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用来发放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每年都在呈上涨趋势,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很多农民还是高兴不起来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但其实仔细想想,农民之所以高兴不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他们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这么说?

01、农村老人当下最严峻的问题?

众所周知,农村老人所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必须缴满15年固定年限,且达到60岁才能办理退休。但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很多农民并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他们只能依靠体力赚取生活费,而仅有的这些生活费,不仅要用来保障每个月的衣食住行,还要拿出一部分来缴纳社保,可见,农民的生活并不容易。

02、为什么农民高兴不起来?

(1)农民基础养老金太低

截止到2019年,我们国家已经连续15年进行了养老金调整,虽然退休人员的到手养老金要比以前更多,但那都是建立在基础养老金高的层次上,相比于农民而言,因为他们的基础养老金很低,所以就算养老金按照5%的幅度增长,他们所能享受到的增长养老金也不会很高。甚至还有人开玩笑说养老金只是生活补贴,因为几十元或者100元,顶多买一壶油、一袋米,就剩不了多少,更别提养老了。

(2)城乡退休人员差距大

不可否认,和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相比,农民现在的状况要好很多,但和城镇职工相比,他们的养老金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城镇退休人员最少能拿到1000元的养老金,而农民最低连100元都达不到。

如今的物价上涨飞速,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调整,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都需要钱,所以每年养老金只上涨几十元,并没有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

(3)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孤寡老人压力更大

很多农民为了摆脱现状,会不远千里到大城市打工,一年到头就回家一次,有些时候家里发生大事都可能回不了家。而留守在家乡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同样不好过,有子女的还好,没有子女的,就只能靠着国家发放的100元左右养老金过日子。他们这些人,不敢生病,更生不起病。

所以,无论是站在哪个角度看,我都真心希望农村老人的养老金能够多涨,至少应该要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这一点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过。

之所以我们希望能提高农民养老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他们上了年纪,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连小小的感冒发烧都不一定有钱治疗。

所以,为了帮助广大农民预防风险,保哥近期推出了免费风险测评服务,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测一测,作为以后投保的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3秒免费帮你分析出家庭风险,规划保障,少花冤枉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URuaG8BMH2_cNUg_H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