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四眼老师!
上大学的第一堂课,虽已过去多年,但大学老师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不是大学老师的教导多么言辞犀利、文采优美,而是因为他们是从小学到高中老师的复读机,什么好好学习、不然对不起父母、将来有个好前程等等。上了十多年学,耳朵听得都要起茧子。大学生已是刚刚迈入成人世界,需要让他们了解自己将来的责任。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大学生应该上的第一堂课!
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们耳提面命的口头禅"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连自己的父母都对不起!"这些话听了十几年,如今倒背如流,可老师们还在不知疲倦地重复一遍又一遍,只是每次重复都换了一个老师,老师每次重复也换了一拨学生。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激动!去往上大学的路上,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平等和无奈》,有网友留言关注,有些观点个人很赞同,也正是这篇文章要跟大家讨论的话题:虽然同处象牙塔,同在大学的起点,但不同出身让同一个班级的同学生活得天壤之别,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天壤之别呢?尤其是生活在"地"上的同学们。
在象牙塔里,即便家庭贫困,有着家长的照顾、学校的扶持、国家的资助,基本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大学四年,大家关注度最高的是谁考试又拿了第一,谁竞赛取得了名次,谁考研考了高分……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多多少少跟学习成绩有关,这似乎也成为衡量象牙塔中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大学毕业以后,一旦进入社会,会发现,即便同一个班级亲密无间的同学,每个人的起点真的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家庭千差万别。那些处于底层的同学才开始发愤图强,因为是养家糊口的生活所迫。
01 我出生底层,但靠自己实现了逆袭
个人不喜欢虚无缥缈的励志,但身边有真实存在的励志,晓东就是一个。出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跟着父母到处干活,养成了勤快的习惯;从小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让晓东在物质上的要求降到了极点,从未主动提过学习以外的任何需求。能吃饱、能穿暖、不挨饿受冻就行,这是晓东父母的教导,多年来,晓东也是这么做的。虽然看到好看的衣服、鞋子、拉风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也会动心,但想想自己、想想家人,还是算了吧。
上大学第一年,晓东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到家乡以外的世界,繁华而陌生,还是农村老家亲切自然。大学有几位很好的伙伴,有的家庭是公职人员,有的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都不错,而自己相形见绌。但是,晓东没有过自卑,凭你什么身份,我学我的习、考我的试,拿我的奖学金。你愿意给我做朋友,就好好做朋友,不愿意做朋友或者看不起我,无所谓,敬而远之。也许是这种不亢不卑而又勤奋努力,很多同学挺喜欢晓东。即便不是关系要好,也是善意的微笑。
也许是从小的艰苦经历,晓东成熟很多。即便跟这些自己看来是富家子弟的同学打成一片,但心知肚明自己与他们之间真是存在的差距。尤其毕业以后,他们可以有家人的经济支持,而自己还要经济支持家里。所以,晓东没有跟他们一起通宵打游戏、翘课追剧,而是独自一人背起书包泡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学四年,整整坚持了四年,从默默无闻,到众人皆知(当然是因为学习好)。
大四那一年,晓东考上了一所非常好学校的研究生,难考程度近乎传说,但是,晓东考上了。一时间,从同一届其他专业、其他学院的同学,到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都认识他,至少听过他的名字。这,是晓东的第一次逆袭。
研究生期间,晓东很能吃苦,从脾气古怪的导师看着不顺眼,硬生生成为导师最得意的门生。读研期间,老师曾不止一次在背后夸过晓东。后来,连老师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晓东很厉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付出就有收获吧。之后的晓东考上了博士,进入到专业顶尖级高校,博士顺利毕业。如今,虽然不能跟很多人相提并论,但工作稳定、待遇不错,跟十年前上大学的自己相比,已经非常知足,至少未来的生活有了非常重要的保证。工作也轻松,办公室中央空调一年四季温度几乎不变,再也不用像父母一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
这就是出身底层,靠着自己努力,成功实现逆袭的晓东。虽然俗套,但很真实,因为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02 毕业后,我好像当年的老爸
在之前写的文章《激动!去往上大学的路上,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平等和无奈》中的孙磊,小康家庭,父亲是公务员,第一次见班主任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班里有几个女生?"大学四年,除了交女朋友,很喜欢打游戏,还是需要花钱买游戏卡的游戏。每次跟家里视频,总会被家人问起学习怎么样。大学四年,每学期总要挂科,否则不圆满。孙磊的座右铭是:六十分万岁,多一份浪费,少一分残废!
大学四年,不停挂科、不停补考,已经习惯了。到了毕业前,还在补考。毕业后没有去外地,而是回到了家乡。大学毕业,女友分手,回到老家,继续相亲,结婚生子,接着柴米油盐,过着正常而普通的生活。虽然平淡无味,没有大富大贵,但老婆孩子热炕头,孙磊自己倒也心满意足。
工作后,到底是小地方,房价物价也不高,父母用自己的积蓄给孙磊买了房子,解决了一大难题。孙磊平时的工资,维持小两口的开销没有任何问题。再加上老婆的收入,虽说不可能太发达,仍能保持小时候的小康生活。跟上学时不同,孙磊不再沉迷游戏,主要是没时间。上学时无拘无束通宵打游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的自己,只能挣钱养家,别说通宵打游戏,玩游戏时间长了老婆唠叨个没完,时间长了,自己开始厌烦。
更何况,孩子也好花钱,虽然父母帮忙照顾,但孙磊发现,自己生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吃钱机。人生第一次感慨,养孩子,太TM花钱了!比自己打游戏买卡还花钱。省吃俭用可以省下买游戏卡的钱,可养孩子的钱,不仅省吃俭用,还要拼命挣钱!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如今,孩子慢慢大了,很快就要上幼儿园,虽然不能跟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但老婆不放心一般的幼儿园,总要找个当地比较好的幼儿园,打听下来,费用不菲。不过没办法,咬咬牙也要坚持。
幸运的是,孙磊夫妻二人的收入可以维持家庭支出,还略有盈余。再加上父母的帮助,小日子倒也有滋有味。要在以前,攒下的这些钱,孙磊一定赶紧花掉,可现在不同了,满脑子都要想着给儿子以后上学用。奇怪的是,孙磊模糊地意识到,自己好像是当年的父母,他们虽然收入不错,仍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让孩子过上无忧的生活。而自己的孩子,就好像当年的自己。一切的一切,好像一个轮回。
晓东,虽然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咸鱼翻身,成功跨越了父母的阶层;孙磊,出身小康之家,从小的小康生活,让自己有一个无忧的童年,也许正是这种无忧逐渐侵蚀了自己的斗志,如今重复着父代的生活。
每个人都会认识一两个"晓东",是大家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更多的是孙磊。他们就好像两面镜子,映照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到底选哪一种,依然不言而喻!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努力,即便不能像晓东一样成功逆袭,但至少尽力努力过。
最后,借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不掺水分,只谈干货!我是四眼老师,会持续给大家献上更多有价值内容!虽然水平有限,但会努力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