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贫困生被北京大学三次退档!无论原因如何,高校要有契约精神

2019-09-22     四眼老师

Hello!大家好!我是四眼老师!

河南贫困考生被北京大学三次退档的新闻,一时间引起网络轩然大波。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北京大学2019年在国家专项计划向河南理科投放8个招生名额,排名第八的学生高考成绩538分,超过一本线36分,服从专业调剂,被北京大学录取,可令人无法理解的是,20分钟后,北京大学申请退档,理由是,担心考生完不成学业。之后,河南招生部门进行了两次争取,可都被北京大学拒绝。

此事一经网络曝光,名校效应让这件事瞬间在网上上了热搜。不过,斥责北京大学的网友占多数。无论事情如何,北京大学,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顶尖级大学,在决定考生一生命运的高考录取中,居然看不到任何契约精神。

按照北京大学事前发布的招生标准,如果这名考生没有达到条件,北京大学退档没有任何问题。可河南这名考生是完全符合条件的,所以,北京大学就应该录取这名考生。如果认为考生分数太低,就退档,在之前的招生标准里就应该加入考高分数要求的相关规定。

以前高考,当时是考完每个学生根据答案预估自己的分数,然后根据分数和每个学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选择报考的学校。经常会发生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大家都不敢报考好学校,结果,好学校招不满,只要报考了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都能录取,这时候认为考生捡个大便宜;第二种情况,大家扎堆报考一个一般的学校,结果由于名额有限,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也没被录取

这两种情况在当时经常发生,既然规则是提前制定好的,大家只能遵守,捡到便宜的高高兴兴上学,吃亏的只能再接着复习或者调到一个更差的学校。这是游戏规则,必须遵守,否则要乱套。可北京大学这次退档,明显就是游戏规则的破坏者,破坏的还是自己制定的规则

在个人看来,北京大学完全成了一个笑话,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柄。在网上舆论压力下,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又同意补录该同学。不得不说,我们的大学的契约精神已经到如此地步了吗?即便是三岁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大家也有个游戏规则,人人遵守,否则就会被大家孤立。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在最高学府,这一规则却失效了。

上学时听到一位留学归来的老师讲"国外大学如果遇到两个考试分数一样的考生,一个考生在条件优越的繁华都市,另一个条件艰苦的边缘地区,大学往往选择录取后者。理由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都能考得跟泛化都市中的孩子差不多,如果条件更好,他一定更优秀!"

当时听到这位老师的说法,感觉确实非常合理啊!现在不敢奢望我们可以做到这些,但毕竟最起码的契约精神还是要好好遵守啊!不然何以面对苦读十多年的莘莘学子和背后默默奉献的家长们?

不掺水分,只谈干货!我是四眼老师,会持续给大家献上更多有价值内容!虽然水平有限,但会努力做到更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w3laW0BJleJMoPMh1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