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博士进机关,国外博士进企业?”池大为告诉你原因

2019-07-23     四眼老师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

都说学以致用,可毕业后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却很少,即便博士毕业,很多人也无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深耕。更有博士毕业后,即便进入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院所,最后大部分慢慢进入了管理岗位,做着不需要博士学历的工作。有人说"国外博士进企业,国内博士进机关"!似乎有一定道理。池大为验证了这个道理。

虽说现在很多灌水博士,但不可否认,大部分博士都是专业领域的顶尖级人才,如果好好培养,很容易做出大的创新和突破。所以,博士一直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博士,一张学历畅通天下,毫无压力。

可是,待遇好的大型国企仍然是博士们青睐的对象,很多博士进入单位以后,慢慢地放弃了原来的专业,改走行政路线,进入了管理岗位。管理岗位与学术岗位的最大差别就是,不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并非一定要博士学位。

可是,这么多博士挤破头进入这些岗位,恰恰说明了人的趋利性。没有人会愿意待在一个待遇一般、没有前途的位置。就好像《沧浪之水》中的池大为,如果在上学时看这本书,一定认为情节太夸张,可工作以后再读,心境全然不同。

90年代的研究生,"稀有物种"的池大为,进入机关做了一个普通员工。在本科都稀罕的年代,池大为如鹤立鸡群,成为单位仅有的一个研究生。入职时特殊的待遇、初见领导时的热情洋溢,让池大为的人生实现了开门红。

初生牛犊不怕虎,基层对传染疾病的调研,让池大为看到了底层百姓的苦楚,出身底层的自己,深有感触。看到单位公费配备汽车的花费,愤然不平,在一次单位会议上,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单位可以减少开支,用在传染病治理上。

会上的同事,听到池大为的发言,一个个目瞪口呆。结果,领导愤然离场,领导同事一个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纷纷对池大为的发言表示反对。即便事后有人偷偷去看望池大为,表示会上意见并非自己本意,只是出于无奈!

因为此事,池大为开启了几年低迷的人生。领导的排斥、同事的疏远,让他最后不得不选择离开,进入一个下级研究单位。虽然自己喜欢读圣贤书的生活,但是,家人一次次的遭遇,让闲云野鹤生活的池大为渐渐变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尤其是儿子烫伤住院,因为住院费四处低三下四地借钱,为了让医生尽快看病,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找关系。连自己平时最看不上的丁小槐,这个时候也成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丁小槐的一个电话,就解决了池大为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即便几年发表了十几篇高水平论文,此刻的池大为再也没有任何成就感,开启了另一种人生。从一心沉迷学术,到不断揣摩领导意图,即便领导一个眼神、一个语调,池大为都要琢磨好几个晚上。最终,在晏师傅的指导下,在仕途上开启了开挂般的人生。

同样的努力,池大为得到了更多。职位、权力、荣誉,如春天树头的柳絮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最终,池大为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更是春风得意。此时的池大为,回首往事,自己父亲终生信奉的好人真理,似乎不明白父亲的信仰动力从何而来。

可是,如今的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顺利。房子、车子,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幼儿园四处找关系,也不用在医院四处打电话借钱,这些事情即便自己不做,总有人争先恐后地替自己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似乎都是如此美好。

看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很过瘾。似乎池大为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国内博士或者高学历都挤破头进机关!

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池大为呢?想了解池大为更多可以点开链接。

欢迎留言讨论。

多个关注多条路!

欢迎点击加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feFJ2wBmyVoG_1ZjSw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