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岩茶很少见,是因为都过期了吗?老茶客:这3点才是关键

2023-09-11   小陈茶事

原标题:老岩茶很少见,是因为都过期了吗?老茶客:这3点才是关键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昨天下午的朋友圈里,有茶农朋友在晒动态喝“牛肉”。

比较特别的是,那是一泡2013年的老茶。

号称是某大牌存货,不过泡袋上没有任何商标信息。

舍得放10年还没喝掉的“牛肉”,还真是少见。

见状,忍不住向他打听,这茶到底喝着怎么样?

没想到,那位一向能聊的朋友,回复很是简短。

“这泡就不多评价了,也是熟人送的茶。”

怀着满满的八卦心情,麻花继续追问下去。

不方便说牌子的话,简单聊聊你的喝茶感受呗,是什么味道?

“你知道的,我平时也不怎么喝老茶,所以也不知道怎么评价。下午总共喝到了第5冲,和店员两个人在场慢慢喝的。从干茶到汤面都是很馥郁的药香,汤色挺透,入口微酸,总体这泡茶还算挺干净,没有杂味,储存状态还行。茶汤算是醇的,不苦涩,有回甘。”

乍一听,朋友对那泡“牛肉”的初步评价还行。

但没想到,电话那端他最后下结论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可惜放了这么久也没什么山场气息了,是不是牛肉我没法判断,算一泡过得去的老岩茶。”

偶买噶,牛栏坑肉桂身上最值钱的地方就是山场特征。

没有山场清晰度意味着没法分辨,从高大上的“牛肉”,跌落成一泡勉强过得去的老岩茶,背后的损失可太大了。

听完那位朋友的喝茶感想,想到不久前在直播间看到的、关联度很大的提问。

当时有位广东茶友提到,为什么外面很少看到7年以上的“牛肉”,是因为都过期了吗?

其实重点不在于过期,而是这3点。

《2》

一、老岩茶的清晰度不如新茶。

哪怕储存条件很好的岩茶,在综合清晰度的较量上,也会输给新茶。

包括品种特征、山场特征、工艺特征。

早在2016年之前就听茶农吐槽过,很多存老之后的岩茶,最大问题不是返青与泛酸,而是变成一股像老普洱的味道,根本没有分辨度。

这对岩茶来说是硬伤。

喝茶时找不到半点喝岩茶的气氛,只感觉自己像在喝一泡老普洱,存起来太没劲了。

因为在存岩茶之前,要排除万难,付出很多。

确保自己入手的岩茶,山场环境还算OK,做青做透,焙茶即便没到足火,至少也焙均匀了,干燥密封久存不容易返青。

花了这么高的成本去存茶,结果等你存了5年7年之后再拆开泡来喝。

结果,品种特征模糊了。

像奇兰、黄观音、金牡丹这样的品种,自身最大辨识力就是花香,久存多年,茶香消失,哪怕没存坏,一款“透天香”特征消失不见的黄观音,又有几分像从前?

同时,山场气息也被一股苍老的“老茶味”覆盖。

存老后的“牛肉”,喝不出顶级正岩坑涧茶的鲜醇与层次分明感。

超过5年的开山坪“马肉”,变成一股陈味,刚劲犀利的桂皮香,以及颇具劲道感的茶味,全改成老茶的低沉。

越是好山场的茶,山场清晰度的体现越关键。

不然,在分不清一泡“牛肉”、“马肉”和普通正岩肉桂有哪些差距时,又谁会愿意花出贵上好几倍、上十倍的高价买茶?

工艺特色,亦如此。

做青到位,发酵程度恰到好处的果香肉桂,新茶褪火后1-2年左右,那股标志性的清甜果香最明显。

万一放了快十年之后,某款正岩果香肉桂,果香消失,酸味出现,再拿出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时。

怕不是得从“果香肉桂”更名为“酸味肉桂”!

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牛栏坑肉桂的价格这么贵?单泡就要大几百?

其实,重点也是在于分辨度。

当你喝一泡“牛肉”却尝不出任何与其它普通岩茶的差距,香型单一、茶味平淡、厚度不出众、回味不持久,如此平淡无奇的表现,当然不值这个价。

《3》

二、“牛肉”本身产量就少。

牛栏坑肉桂的“贵”,体现在物以稀为贵。

因为,牛栏坑的山场面积有限。

远不如慧苑坑、倒水坑、马头岩、水帘洞的地盘大。

作为一条不宽不窄的“坑”,牛栏坑内可以种茶的面积不多。

发展到现在,除了在坑中间留下一条供人走动的窄路外,但凡是能种上茶的犄角旮旯都没有半点闲着。

即便如此,牛栏坑肉桂的整体产量也不高。

按我们从天心村得到的一手消息,平均一年可产出的数量,大概是1500斤左右。

与低产量相对应的,是“牛肉”的超高人气。

作为高端岩茶的代名词,“牛肉”在茶桌上出镜率很高。

喝了很多年岩茶的老茶客,哪怕自己本身是工薪族,但愿意将平时喝口粮茶的钱攒下来,每年买一泡、两泡,感受高端岩茶的应有水准;

而很多土豪级的茶客,更是不必多说,哪怕自己不爱喝茶,招待客人时,必然也少不了这样的高货。

换言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真正的“牛肉”在圈内也不缺市场。

每年新茶还没正式出来之前,就已经被相熟的老茶客预定走大半。

经过春茶前夕的销售旺季后,放到第二年,各家存货余量已经不多。

哪怕是不降价,单凭老茶友的复购,也能顺利完成清仓,不用发愁库存。

所以,除了有心专门“留样对比”外,市面上很难看到大规模的牛栏坑肉桂老茶库存。

因为结合销售现状看,根本不现实。

《4》

三、将“牛肉”存老再卖,高风险,低回报。

喝岩茶是讲究风味适饮期的。

通常,绝大多数岩茶的综合最佳适饮期在三年以内。

部分轻焙火的高香品种茶,适饮期还要再缩短,建议当年褪火后喝完,尽量别隔年。

牛栏坑肉桂这样的高端岩茶肉桂,市面上主流的做茶模式是焙到中足火、足火。

像“牛肉”这样好山场的岩茶,哪怕自己不动手做茶,转手将大部分茶青卖给其他人加工。

光是卖掉鲜叶的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制茶师来说,拿到手这么高端的“食材”后,处理过程自然会多加谨慎小心。

鲜叶刚运送回到茶厂,立马给到全程VIP制茶待遇。

离地摊晾,确保走水顺畅。

发酵程度适中,做青到位。

后期焙茶时,哪怕临近中秋这样的重磅销售节点,焙茶快一些的茶农,估计能赶在中秋前出新,但更多制茶师会选择保守策略,按照自己的制茶节奏,坚持一路精焙,不赶工期。

这么金贵的牛栏坑肉桂,每年还没上市,就已经引得一众老茶客望穿秋水。

等到上市后,肯定会选在新茶褪火后综合风味表现最好时,抓紧时间转手。

不然,将一批市场价值不菲的“牛肉”一直存在仓库里。

万一存成老茶之后,山场特征消失,卖不上高价,这不是亏了?

万一在多年储存期间,不小心存坏了,整批彻底发酸变味,不能再喝,那损失就太大了。

无数圈内现实告诉我们,市面上那些能值高价的好岩茶,无一不是山场好、工艺到位、综合品质出色。

岩茶存成老茶后,在最终销售时,未必会更值钱。

所以,面对这样一桩高风险,低回报的生意,有谁愿意做?

《5》

存老后的“牛肉”在市面上之所以少见与罕见,重点不是过期。

而是存茶成本太高,风险太多,市面认可度欠缺。

过期一说,只是人为定义。

各家设定的保质期限,有长有短。

敢直接标注"XX茶品在干燥密封状态可长期保存"的情况,在圈内也不是少数。

所以,大家在喝岩茶时,不需过多纠结过期一说。

过期不过期,只是纸面数字。

真正能决定一款茶能不能喝?好不好喝的?在于茶香、茶味、韵味等具体表现。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