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将来
文/石清华
上完两节课,应当村长的高中同学穆成光之邀,乘公汽到乡下老家吃酒。
在这熟悉的路上一路南行,虽然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但稍稍倾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看得乘客暖暖的。有的客人解开冬衣的领扣,还把窗门拉开一条窄窄的缝。阵阵南风飘进车内,轻拂两颊,凉爽舒心。嫩绿的田野,星星点点的油菜花点缀其间,簇拥着公汽前进。
公汽沿水渠拐弯再拐弯,穿过黑瓦白墙的农民住宅,继续向南。新修的乡村水泥路,三米宽,二十厘米厚,质量很好。估计设计寿命至少二十年。今天的路面拖泥带水的很不干净,沿路边的水渠被拓宽加深,估计挖掘机走了还不到三天。原离水泥路边约五十厘米的泥土路被挖掉,泥土堆放在水渠另一边的田地里,路面撒满了未干的泥。水渠宽度从先前的三米多加宽到五米多,深度从两米多加深到三米多。坡度从先前的大约四十五度挖成了现在的二十度左右。新渠中绿水荡漾、清澈见底。偶尔有鹅鸭嬉戏,弄起阵阵轻波,向四面八方散开去,很是好看。
稍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泥土路基和坡面会在风吹雨打,热胀冷缩中风化,致使一部分泥土流向沟底。公路渠边原有的泥土路和较平缓的坡,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较好地保护新修的水泥路。现在这个样子,不出三五年,靠渠边的水泥路面就会悬空,那时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危路。
这样一路又行了大约五公里,才到了湘鄂交界处。原本喜悦的心情,忽然有点不安起来。
修建一条这样好的乡村公路,一定花费不少。不管是乡贤捐款还是村民集资或是国家出钱,可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设计、监管水渠拓宽加深工程的大约是镇村的干部吧。难道他们仅仅为了单一的水渠功能而忘却了这么漂亮的公路?就没想到不久的将来公路会有危险?
求问同车的客人,他们听说是上面承包给村里施工的。虽然有人向村长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但也有的人认为坡陡公路离水渠近,可以让雨水快速流下,保证路面不积水,一眼望去也更好看。
不积水、好看?我觉得有些荒唐。修公路、拓展水渠是为了好看吗?不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首先是工程承包者借拓宽、加深水渠之便,希望公路迅速垮塌而重修,从中捞取点什么。哪怕违背常理、背上骂名,也在所不惜。
其次是没有或缺少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又不去调查研究。那些为民造福的人们,如去问那些耕田种地的农夫,那多没面子。若真如此,其德行令人生疑。
第三,假定第一、二点不对。那水渠拓宽加深在公路的另一边也很好,丝毫不影响其美观,且水渠那边的民宅离得较远。如果他们想不到这点,那么他们是愚笨的。
其实公路垮不垮与我什么关系,也许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吧。仍然怀揣着这些疑问,向乘客打听。他们说参加施工时曾经向村长提出过一些建议:公路这边可以少挖一点,主要挖水渠的另一边。
同学家十分热闹,我刚一到,成光满脸微笑地对我说:“我的秀才同学,欢迎你的光临。还有几个同学马上就到,我们聊一聊,痛快地喝几杯。”
同学相聚,推杯换盏、海阔天空。酒酣耳热之时,我把心中的疑惑倾倒给成光。
“我按指示办事就已经不错了。”
“你可以向上级提出改进建议呀。”
“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得多了,那是自找麻烦。”
“你十分清楚,这条公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破烂不堪,向渠边倾斜。”
“安稳、快乐地过好今天,我不管将来。”
我美丽的家乡,可持续发展,是父老乡亲的共同愿望啊。
(2017年3月1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