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被确诊孤独症后
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小孩能上学吗?
能和其他孩子交流吗?
这些问题让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为了更好地给
“来自星星的孩子”们
搭建社交阶梯、连接孤独星球
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
著名发育行为儿科学专家邹小兵
带来《搭建孤独症儿童社交阶梯》直播讲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和主持人曾姐姐
直播中都分享了哪些干货?
一起来看看
0 1
BSR模式是什么?
邹小兵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提出BSR模式,该模式以行为疗法为孤独症干预的基本手段,以结构化教育作为训练的基本框架,以社交训练为孤独症儿童干预的核心内容,总结为奖罚分明、组织计划、社交中心。
0 2
如何做到奖罚分明:四奖、七不、八罚
行为疗法落实到家长具体的管理孩子就是要奖罚分明。
针对良好行为进行“四奖”,包括零食、玩具、活动、语言等。强调自然的、不做作的一种奖励方式,落实到孩子就是用他喜欢的零食、玩具进行奖励,用孩子喜欢的活动进行奖励,用语言、表情作为精神奖励,比如“你真棒”。
当孩子出现攻击性、破坏性、滋扰性等问题行为的时候,家长要知道哪些惩罚方法是不可以做的,一共有“七不”,包括不打、不骂、不唠叨、不欺骗、不威胁、不利用、不对抗。
如果要惩罚孩子有“八罚”,包括自然结果、逻辑结果、反映代价、简单的言语批评、暂时的隔离、活动取消、玩具的剥夺,还有忽略的方法。
0 3
组织计划怎么做: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
组织计划就是家长给孩子设定一个环境,家长想在这个环境中帮孩子做什么。跟随兴趣是最重要的“组织计划”,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当家长知道孩子在这里玩水时,心中要有一个计划,比如,我会怎么样跟他玩水,在这个过程中我要让孩子实现跟我的对视,实现跟我的模仿。
0 4
什么是自然情景?
孤独症孩子能够在家庭、小区、学校等自然成长的情景中提升他的能力。
家长在开始干预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自然情景、快乐有序,跟随孩子的兴趣一起来做。要注意别让孤独症的孩子一个人在家独自闲着,别让他一个人独自忙着,家长应和孩子一起面对面快乐、密集地互动。
孤独症的核心挑战来源于缺乏社交技能,以社交为中心、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
0 5
搭建孤独症儿童社交阶梯,分为六个阶段
搭建孤独症儿童社交阶梯,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200多个社交元素,每个社交元素,都可以结合家庭生活常见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实现随时随地快乐互动和干预。
第一级阶梯需求引出社交本能和趣向,孤独症儿童在1-3岁第一次就诊时,建议家长往往不需要做太多的其他的训练,训练时最重要的内容是看、指、应、说,这个活动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进行,在孩子的兴趣下进行。
家长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要学会应景式旁白。比如,在孩子玩球的时候,家长跟孩子说“球”;当孩子要开门的时候,家长说“门”“开门”。
利用“加一原则”,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就说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就说三个字,用重复、夸张的方式去提升孩子的语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
当孩子会简单地说一句话,可以应景地说话就进入了 第二级。 第二级是需求引导下的功利性单向交流,这一阶段孩子的特征是有点指向性,但是指向性不明确,孩子开始描述,比如走到门口说开门、看着蛋糕说好吃等。
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得到满足不会找家长,处在被动的状态,家长要创造环境让孩子和你交流,孩子才能得到需求的满足。
家长干预训练要坚持,第一、二级是孤独症训练最艰苦的时期,多数孩子在这一阶段给家长带来煎熬和挫折感,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在三个月半年之后,一旦出现了重大的进展,后面的训练就比较容易了。
第三级阶梯是需求引导下功利性初级双向交流,孩子开始出现提问。提问在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社交阶梯里具有决定性的里程碑意义。
家长可以在家门口准备一个挂钩,每天挂一个新奇的、孩子不认识的玩意儿,然后家长间互相提问,妈妈指着挂钩上的东西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再告知妈妈答案。每天换不一样的东西,引导孩子指向这个东西,学会提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要做非常勤奋的教育者,不能看见什么教什么。
第四级是初级双向简单的情感交流,孩子已经会交往了,但是不那么积极,这时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面能得到特殊的关照,会有人主动地带他参与到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时,第三级也可以去幼儿园。为了增加孩子的提问,家长可以在家陪孩子做一个幻灯片,放上孩子没有见过的东西,并且家长可以假装不知道,和孩子一起查资料,从而来提升孩子提问的能力。如果这一级的孩子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了鹦鹉学舌,就要使用二对一的方法,不要直接问孩子,而是家长间进行互问,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重复提问时,家长不要难过孩子为什么又出现了刻板效应,第一次回答,第二次反问,第三次转移或者忽略,可以带孩子参加另外一个新的活动。
另外,现在社会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学习都是在家里进行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自然的世界,比如去农场。去了农场后,家长要多拍几张照片回家,回家和孩子讲述今天看到了猪、看见了羊、看见了狗。也可以在照片旁边写上顺序或者时间,帮助孩子完成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
第五级是终极双向复杂的情感交流,这一级的孩子已经喜欢和人玩耍,愿意去学校了,但是孤独症孩子总是一根筋,缺一点心眼。家长要观察孩子会不会合作,会不会竞争,会不会对抗,会不会分享。以玩剪刀石头布为例,不是单纯的会玩,而是看孩子知不知道玩石头剪刀布胜利代表着获得了一个优先选择一项游戏的权利。
第六级是双向高级情感交流,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一级最重要的是知荣辱,家长要培养孩子对老师的爱,让孩子知道爱你,你就会舒服,不爱你就会难过。
最高级别的训练就是挫折承受能力的训练。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是轻度,在儿童时期没有诊断出来,到了青春期才诊断出来。在青春期的时候他表现的问题就是挫折承受能力差,严重的情绪障碍,稍微有点不顺,就掀桌子跟别人吵架、打架,这是外化性的表现;或者内化性的表现,比如开始不高兴、抑郁、焦虑、不想活了。
集体合照
孤独症儿童就是一棵树苗,我们要让他健康成长,那么他必须有一个土壤,就是教育三原则;这个树有三根主干,一个是社交中心,一个是奖罚分明,一个是组织计划;然后树要结出社交之果。光有土壤这个树不能活,还有空气,家庭和谐、父母恩爱、个性化教育都是空气。
06
孤独症孩子去学校上学,主动告知孩子有孤独症,是否会受到歧视或者贴标签?
如果孩子属于轻症,可以不告诉老师,但如果孩子症状比较明显,你不告诉也容易被发现。其实主动告知学校和同学,反而更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包容。
0 7
普通孩子家长担心同学中有孤独症孩子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成长和学习?
普通孩子的成长需要人格的完善,包含了对弱势群体的认识理解和帮助。如果能够从小培养普通孩子去包容、接纳世界的神经多样性,他能成长为更完善的人。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接纳孤独症谱系人群,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上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
希望能够得到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一起推动中国孤独症儿童生态系统的改善。
错过直播的朋友
可扫码进入“南都健闻”视频号
点击【直播回放】
即可观看全内容
南都健闻(nanduijk)报道
直播:南都记者 曾文琼
采写:曾文琼
摄影:崔俊超 陈赟健
实习生:蒋源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朱绘霖
关注“南都健闻”
进入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回复 【疫苗】
查看疫苗接种点汇总
回复 【发热门诊】
查看附近的发热门诊
回复 【核酸】
查看核酸检测采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