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结节后反复查CT?专家这样说

2023-11-20     南都i健康

原标题:体检发现肺结节后反复查CT?专家这样说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已经替代了肺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头号高发癌症。但在我国,因为吸烟、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叠加,肺癌依旧占据这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位置。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肺癌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82.8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在目前日益重视肺癌早期筛查的同时,临床上对于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推陈出新,不断优化,使其慢病化,我国肺癌患者正在从医学科技的进步中不断获益,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

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今年的主题是“重视肺癌早筛 规范肺癌诊疗”。在日前举办的薰衣草花环媒体圆桌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唐可京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岩教授均表示,随着早期筛查的开展普及,临床上肺结节的检出率较高。但需要明确的是,早筛意义重大,但肺结节并不等于癌症,不要过于焦虑恐慌,更不要过度治疗。

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有高危因素或45岁以上

建议每年行低剂量螺旋CT

因为注重早期筛查和预防性干预,目前欧美国家的肺癌发病率确实出现了拐点。但受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庞大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尽管癌症的发生机理原因复杂,但吸烟仍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唐可京表示,农村地区吸烟人群更多,生物燃料或厨房油烟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北方地区更甚。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肺癌发病率整体上农村高于城市。肺癌的成功干预关键在于“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肺癌早期的症状隐匿,连常见的呼吸道症状都欠缺,往往只能通过低剂量螺旋CT这一全球公认的早期筛查手段来进行早发现、早诊断。

从专业上来讲,有长期吸烟史,二手烟暴露或环境油烟暴露史,氡、砷、铍及其化合物的长期职业暴露史,肺癌家族史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史,尤其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接受一次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以期更早发现潜在的早期病变。“早期肺癌的发现和干预意义重大,因为绝大多数接受干预后,能够实现完全治愈。”

一旦筛查出来肺结节,也不要过度恐慌。因为普通人群CT检查时肺结节的检出率可高达30%左右,但并不是这30%的人群都患有肺癌。“肺结节是一种影像结果,其中绝大多数并非恶性,也不会给身体带来大的问题。”唐可京教授表示,肺结节的发现确实有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但事实上95%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对于小于8毫米的结节且影像学没有明显恶性特征的,可以定期复查随访,不需要短期反复去医院就诊、反复做检查,这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对病人也是很大的精神压力,另外CT检查也有一定的辐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唐可京教授

“临床上碰到过一些极端案例,有人查出肺结节,跑了好几家医院看了七八个医生,每一次都要求复查CT,造成宝贵的大型影像设备资源浪费不说,于个人而言额外也吃了不少辐射。也有人发现小结节后四处找人做手术,导致胸外科资源被挤占。”唐可京教授表示,发现肺结节,不要焦虑恐慌也不要过度医疗。相信专业医生的判断,密切随访复查即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岩教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只有临床专家高度怀疑为恶性的肺结节才需尽快积极治疗,尤其病理活检确诊肺癌以后。其余情况,随访即可。”

医疗科技在进步:

组合手段下

中晚期肺癌正在变成慢性病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临床上对肺癌治疗方案也在不断进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手段加以组合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升。

黄岩教授表示,肺癌的治疗讲究分期治疗,I期肺癌患者大部分直接通过手术就可以得到根治。到了II期或者III期,患者也有手术的可能,但可能需要接受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和(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比如(新)辅助免疫+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等。这十年来,通过新辅助治疗把许多没有机会做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转化为可以做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地提高,使得能够达到根治的患者越来越多。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慢病化管理越来越普及,且治疗方案的可及性也在不断提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岩教授。

黄岩表示,从医生的角度来说,肺癌的慢病化需要研发出更好的药物,对于使用靶向药物或者免疫治疗药物甚至一些毒性比较低的化疗药物,生存期达到或者超过一定的时间,都可以叫做慢病化。随着药物毒性、副作用的降低,越来越多的肺癌相关药物是高效且相对低毒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增加。部分肺癌患者也有望和高血压、糖尿病那样通过药物治疗来长期确保肿瘤不进展。

必须明确的是,肺癌治疗过程中耐药、复发这样的问题是较为普遍的,所以强调的是综合治疗。

“目前临床上最棘手的是IV期也就是晚期且有转移的肺癌,预后相对比较差”唐可京教授补充说道,不过对于不吸烟的女性肺癌患者,有近一半的概率有EGFR突变、ALK突变或者其他可以有靶向药物治疗的驱动基因突变,在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后,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前晚期肺癌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现在有了靶向治疗,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30%-40%甚至更高。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的,现在有免疫治疗,也可以使得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20%。

南都健闻(nanduijk)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关注“南都健闻”

进入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回复 【疫苗】

查看疫苗接种点汇总

回复 【发热门诊】

查看附近的发热门诊

回复 【核酸】

查看核酸检测采样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3311fdd5ece8de6dfd3948ee5b098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