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年龄最大人工心植入在穗完成

2023-11-01     南都i健康

原标题:国内年龄最大人工心植入在穗完成

“快80岁了,还能每天都被你们监督着‘运动’,真是没有想到。”76岁的终末期心脏病老人陈阿姨近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了俗称“人工心”植入的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术,反复胸闷气促5年、曾经历了肺叶切除术、胃切除、心脏二尖瓣钳夹术等3次“大手术”的陈阿姨成功又闯过一关,经过加速康复外科康复后,顺利出院,重获“心”生。

据悉,这是国内可考年龄最大的人工心脏植入患者,逸仙团队打破年龄壁垒,用一颗“中国心”——国产左心室辅助系统,带来生命奇迹。

术中植入的左心室辅助系统。

终末心衰,高龄患者面临治疗困境

“稍微动一动就胸闷、气短明显,整晚没法平躺睡觉,这样的症状已经陆续困扰了我整整5年!”初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的门诊,陈阿姨便迫不及待地向久仰其名的郑俊猛教授诉说身体不适的情况。

陈阿姨是一位终末期心衰患者,从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曾经在当地医院接受二尖瓣瓣膜夹植入手术,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越发严重,近几个月来,陈阿姨饱受胸闷、气短的困扰,整晚都无法平躺睡觉。由于年龄太大,当地医院无计可施,在多方打听之下,慕名向郑俊猛教授团队求医。

经过检查,团队发现陈阿姨的射血分数(EF)仅为19%,不及正常人1/3(正常人至少EF>60%),同时陈阿姨二尖瓣重度返流、主动脉瓣重度返流,属于终末期心衰状态。郑俊猛教授在患者入院后完善了心脏彩超、心脏造影和ECT等各项检查,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调整患者心功能,效果不佳。经医疗团队研判,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是陈阿姨存活的唯一希望。

陈阿姨的心脏彩超检查报告。

道阻且险

团队携手突破年龄“禁区”

“患者处于终末期心衰,营养状态极差,体重不足45kg,且合并消化道出血病史,这使得手术风险大大提高”,郑俊猛教授表示,“我们组织了多次中外专家联合讨论,以及院内多学科会诊,经过多团队联合调理,最终敲定人工心脏植入术方案和手术时间。”

手术如期进行,在心血管外科郑俊猛教授、梁石副主任医师及王萌副主任医师的娴熟操作和精密配合下,麻醉科纪风涛教授团队应用te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引导并实现确切定位,手术护理团队积极配合穿针置线、放环固定,顺利将超小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了患者体内。

当人工心泵头安置成功,随着人工心脏控制器上数字的调整,这颗承载着希望的血泵以设定的速率成功运转起来,郑俊猛教授团队每个人都长舒一口气——这意味着手术成功了!据悉,陈阿姨也是目前国内可考年龄最大的人工心脏植入患者(与同年5月西交大附一院心外科团队案例同岁)。

术后,陈阿姨恢复良好。

“中国心”为高龄老人生命“续电”

陈阿姨于术后第一天清醒,心血管外科及ICU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早期ERAS(加速康复外科)康复,经过月余的康复与治疗,陈阿姨转出普通病房,和家人团聚,并在团队的护航下开展人工心脏适应性训练。

郑俊猛教授指出,人工心脏手术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因术后抗凝缘故,仅有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纳入绝对禁忌症,即使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也有机会通过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获得新生。

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人工心脏的出现,不仅为那些等不到心源的心脏移植患者提供新的选择,也为那些暂时无法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南都健闻(nanduijk)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黄睿 刘文琴 程颖

关注“南都健闻”

进入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回复 【疫苗】

查看疫苗接种点汇总

回复 【发热门诊】

查看附近的发热门诊

回复 【核酸】

查看核酸检测采样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3d0060fc16c5cb34d3ed964a40b5e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