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个茶友去买白茶饼,回来后对这家店大肆表扬。
我问他,是哪里打动了你呢?
他说,包装啊,这你可得好好学学。
于是他给我晒了这家白茶饼的包装。
不含外包装的情况下,一共有四层:第一层是饼纸,第二层是塑封膜,第三层是饼纸,第四层是铝箔自封袋。
茶友说,买到这种茶饼,太放心了,丝毫不用担心未来这块饼存不好会变质。
他买了好多家的白茶饼,感觉就这家的最走心了。
他说,放眼整个茶圈,还有哪家的包装能做成这样呢?
他说,......(此处省去表扬信一百字)。
《2》
关于这种给茶饼复杂包装(四层内包装)的事,村姑陈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说场面话的话,那就是,“很精细哦”。
如果按金牛座实话实说来说的话,那就是,“多此一举”、并且,“工夫没下到点子上”。
用我在重庆学到的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更贴切:正做不做,豆腐放醋。
村姑陈对同行都这样严苛的吗?
并没有。
小村村说话一向只对事,不对人。这位同行这种将茶饼精细包装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没有做到点子上罢了。
跟养宠物是一样的。
猫喜欢吃新鲜的鱼虾,你非要拿冰冻的鱼虾喂它,肯定是要遭拒绝的。
爱猫就要懂得猫的属性,贴合它的脾性来养育它,才是真正对它好。
否则,只会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它的事。
回到饼的包装上,道理相似,也是要贴合白茶饼的储存需求来包装它,这样才是真正在保护它,真正对它好,假以时日,才能存出高品质的老白茶饼。
《3》
那么,白茶饼的储存需求是什么呢?
一个字,干;两个字,干度;四个字,干度达标。
将干度达标、品质良好、没有生出异味的白茶饼,放在一个干燥的房间里储存,并且,将它妥善地包装起来,才会达到良好储存的目的。
这当中,房间干燥,是存好白茶饼的外在条件;而茶饼本身干度达标、妥善包装,是存好白茶饼的内部条件。
外因内因都做好了,茶饼才会存得好。
既如此,那本文开篇提到的四层包装白茶饼,是不是就是妥善包装呢?
当然不是。
白茶饼的包装,分为内包装,与外包装。
前文提及的四层包装,只是白茶饼的内包装。
内包装对于白茶饼来说,就像人类冬天穿的秋衣秋裤,它们能贴身保护白茶饼的安全,防止白茶饼被碰撞,被碰伤,被碰缺口,被碰掉叶子....同时内包装还能起到一部分的防潮作用。
但你见过大冬天的只穿秋衣秋裤往外跑的么?
没有。
只穿秋衣秋裤就出门,排除掉时尚人士的行为艺术之外,普通人这样穿,是会着凉、冻感冒,并且招来警察询问的——估计进地铁之类的是别想了。
所以,白茶饼若只注重内包装,给它包上两层棉纸,塑封上一层塑料膜,再放进遮光的铝箔袋里,是不可以出门进入快递站配送到顾客手上并且直接储存的。
得给它套上外包装。
外包装就是铝袋,塑料袋,以及五层特硬瓦楞纸做的厚纸箱。
且,厚纸箱最好套两个,双重防震、防潮、防窜味。
有了密封的内包装,有了密封的加厚的外包装,这块白茶饼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最好的、最全面的保护。
无论未来经历运输,经历储存,都会妥善得到照顾,不会受损,不会受潮,不会跑气。
《4》
可能有茶友会疑惑,既然四层包装都属于内包装的范畴,村姑陈为何说它是多此一举呢?
这得从白茶饼的收藏目的来理解。
我们给白茶饼配上完善的内包装与外包装,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收藏,为了它未来的陈化与转化。
为了在岁月的洗礼中,白茶饼陈化出更加优秀的、新白茶当中不具备而人类又需要的物质。
而收藏起来的白茶饼,若要实现上述目标,它便必须要借助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便是空气中的氧分子。
与空气接触、与空气中少量的氧分子接触、同时产生物质交换与合成,才是白茶陈化的主要任务。
白茶饼+氧(少量)=物质转化。
当然在这个陈化过程中,不需要水的加入,也不需要大量的氧,只要少量的、足够的促成优秀物质转化的氧,就够了。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氧太多了、过量了,就不好了。
但没有,也不行。
白茶饼的外包装,厚厚的两个纸箱,便是重重隔绝了大量的空气、大量的氧分子的进入,给白茶饼的陈化营造了恰当的外部环境。
而白茶饼的内包装,则是起着贴身的保护,呵护着白茶饼不碰撞,不掉碎叶等等。
但内包装切切不可以使用完全或者大量隔绝空气的材料。
比如塑封膜。
市面上常见的塑封膜,大多是有收缩作用的。
它看上去是一个普通的塑料袋,等套到白茶饼身上后,用电吹风一吹,便会缩紧,像一层皮肤一样,紧紧贴在白茶饼身上,牢牢封住白茶饼的每一寸皮肤,每一个毛孔,让白茶饼不能呼吸,进入一个类似真空的环境里。
这样的塑封法,听上去是对茶饼的保护——完全隔绝水汽、完全隔绝空气,但其实,白茶饼若一点空气都不接触,一点氧分子都不接触,又如何实现物质转化呢?
一块白茶饼不能物质转化,就算储存了五六七八年,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会长高的孩子,只能怪父母没有精心养育好他。
《5》
孔夫子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
喜欢音乐的孩子,就培养他学声乐和乐器。
喜欢美术的孩子,就培养他画画和玩泥巴。
喜欢烹饪的孩子,就培养他做饭、做糕点。
遵循孩子的天性去教育,才会把他们都培养成各行各业的精英。
储存白茶饼也是同样的道理。
遵循白茶饼的需求去储存,才能让白茶饼在悠悠经年之后,陈化出无比优秀的内质。
白茶饼的基础需求就是,避光,密封,防潮。
不要让光线来打扰它,我们用铝袋来遮挡它;
不要让水分来打扰它,我们用塑料袋来密封它;
不要让太多的空气以及重物伤害它,我们用两个“出口专用五层加厚特硬瓦楞纸箱”来保护它。
这一切都是基于白茶饼的陈化需求而设定的,单以包装而论,已经足够满足白茶饼陈化的一切要求了。
实在没必要再在内包装上,对白茶饼进行无意义的重复包装和过度包装。
给白茶饼包上两层棉纸,这实际上就是复重包装——棉纸能防潮还是密封?都不能。
哪怕包上十层棉纸,也丝毫挡不住水分与大量的空气以及空气中的杂味。
就算外面加上一个铝箔拉链自封袋,也没太大意义——拉链袋的拉链处是有使用次数的,超过次数,它就会坏,不具备密封的功能,让茶饼受潮,跑气...
完全不如一只不起眼的、普通的、扎绳的铝箔袋实用。
尤其还在饼身上加了塑封膜,全然截断了白茶饼与空气的接触,一丝转化的氧气都不透给白茶饼,又叫它如何在未来的岁月中进行物质的转化呢?
不能转化的白茶饼,是没有价值的。
无论年份多长,它都只是痴长了年岁而已——除了年纪,别的都没长。
一个萎靡不振的老人,还不如一个精神百倍的年轻人有用。
买这种不转化的老白茶饼,还不如去买一斤新白茶中的性价比——春寿眉、秋寿眉,更加香清甘活,鲜爽纯净。
喝一杯,便是,“满架蔷薇一院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