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5个错误认知,中了一条您的血压就很难降下来

2019-11-04     程云阁医生

高血压,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病症,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近年临床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心内科一半以上的病人都罹患高血压。

但是让医生们感到堪忧的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和误区。导致不能及时就诊,耽误了病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的误区有哪些方面?

误区一、降压药应该选择贵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理,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情况,以及各器官功能等综合分析,而不是仅仅盯着价格。简单说,能有效控制住血压的,就是好药。

误区二、吃了降压药,血压仍不见降

许多患者常常会问起,吃了降压药,却不见血压下降,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我吃的少了?血压降到多少才合适?

其实,并非是你药吃的少。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症状,不是一日就好能转的。打个比方来说:血压升高由于日常的不良习惯造成,其形成并非一日,而是经过长期累积。反之降压也是如此。另外,血压最好控制在140/90mmHg以内,若有些患者合并发症,血压可能要控制得更低。

误区三、降压越快越好

上面我们也说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症状,降压并非一日就好能转。对于降压,我们应循序渐进,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反之,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反而容易发生缺血,甚至有可能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误区四、长期使用降压药,易产生耐药性

说到这,有的患者就会问:医生,按你的方案每天血压都控制的差不多了,是不是要改药了,担心时间久了会有耐药性,效果不好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慢性症状,本身就需要终身服药,不存在耐药性说法。高血压不是细菌感染,降压药物和抗生素也不一样。

如果一个药能控制血压又保护靶器官,没有明显负作用,血压很平稳,那这就是一个适合的处方。

对于患者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的血压控制情况来适时调整剂量和种类。因此在这里,监测血压就显得很重要了。

误区五: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

这类做法,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千万不可如此。因为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并不是高血压被治好了。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出现反弹,有些药物还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所以就算血压已经保持稳定很长时间,也不要随随便便自己停药。

原发性高血压是不能被根治的,绝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最后,在此希望广大患者可以重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宣传,也不要盲目服药或停药!

如您有心脏疾病相关疑问,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程云阁医生】留言或发送检查报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1LqN24BMH2_cNUg4o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