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想降价卖房不容易,多城给楼市托底,为何不让房价下跌?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房地产市场在国家坚持不懈的严控之下,终于是迎来了逆转风向,目前全国楼市环境趋严,金融体系也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信贷业务方面的监管,此时最难受的莫过于房地产商,因为现在没有钱进口袋就没有办法偿还前期的融资债务,如果持续这种状态下去,很多储蓄不够的房企或许将要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一个企业想要活下去肯定要想尽各种自救的办法,对于开发商来说,手中最大的筹码就是还未出售的房源,把房子卖出去就等于是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当前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开发商在主动降价卖房,恒大地产早已打响了第一枪,后面众多开发商也会相继跟进。商品房降价对于购房者而言本是好事,也符合经济市场下的规律,但实际操作上好像并不容易。
根据网络媒体消息称,最近桂林楼市上演了一出好戏,具体内容为桂林方面召开了紧急会议,随后发布了一份文件,其文件的核心内容表示,要坚决抵制开发商降价买房的行为,理由是开发商这样的做法属于恶性扰乱市场、破坏楼市价格秩序。其实类似的现象我们也早已屡见不鲜,今年上半年湖北恩施州就出现过为楼市托底的情况。
但令广大老百姓不解的问题是,国家方面一再强调"住房不炒",坚决要做到稳定房地产市场,依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房价有涨就有跌,适当回调房价不应该属于是更好的为楼市降温吗?为何反倒地方城市上还不让房价下跌?从经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任何商品价格都是有涨又跌,当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其价格肯定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今年以来的水果售价,猪肉价格等都有不同涨幅波动。
如果以地方城市的逻辑而言,那么水果和猪肉价格今年涨上去以后,未来5年、10年都不能再出现下跌,因为那样将会扰乱市场、属于恶意降价行为。这样的理论逻辑能让老百姓信服吗?如今国家高层方面特地强调不再以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工具,作为地方城市也应该毫无理由的跟随大政策方针来走,而不是因为害怕GDP数据难看、财政收入得不到稳定就不思进取、不愿改变。
笔者认为,即使人口再多的国家也有住房需求饱和的一天,房地产经济、土地财政靠得了一时,靠不了一世,当楼市结束刚性需求阶段结束的时候,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得尽快寻找新的替代产业,主动抛弃掉房地产这把过时的"夜壶"。目前来看,国家早已改变对房地产的态度,但众多地方城市却还在原地踏步,或许在调控房地产的同时,还需要对地方城市进行一番思维教育。
喜欢作者的朋友记得点赞、分享、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