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楼市再无大涨?高层干部有预警!守住这“两样”才安全
无论你信与不信,从2020年开始,楼市的繁荣期就基本宣告结束,2021年起楼市再无大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有26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跌回到一年前,其中跌幅榜排名第一的城市为黑龙江的牡丹江市,跌幅高达10%。
或许有人认为一个东北小城不具备说服力,不妨接着往下看,看是否有你熟知的城市,如下:天津跌幅-4.0%、郑州跌幅-3.6%、贵阳跌幅-3.5%、太原跌幅-3.1%、哈尔滨跌幅-3.0%,依次往下的还有青岛、烟台、重庆、南昌、长春等。其实,很多中小城市下跌的幅度更大、更狠,比如廊坊房价下跌幅度高达-46%.9%,感兴趣的看官们可以自寻搜索相关数据,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然,还有个别城市的房价创了新高,比如深圳的涨幅达到了14.1%;也有部分城市的房价出现了上涨,包括其他几个一线城市和宁波、银川、徐州、唐山、成都、西宁、沈阳等,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都在6%以上。
房价下跌的城市在增加,但上涨的城市人仍然不少,这并不符合楼市平稳的调控目标,最典型的就是房价涨幅最高的深圳,前两个月的“万人抢房”、“众筹打新”着实让人难以置信,同时也说明“把房子拿在炒”的现象依然存在,楼市危机还在扩张。
但是,这样的上涨是肯定要不得的,2021年起,这样的大涨不能再现。
高层干部预警!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出版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辅导读本》中发表文章明确指出“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高层干部剑指房地产,说明房地产的风险已到不得不防,不得不控的程度。
国家方面的行动也很积极,首先在房企融资端口,“三道红线”已经给出了严格的标准范围,旨在要求房企们在规定的期限内,尽快将负债规模降到安全标准;其次在房产交易端口,房贷的“两道红线”重磅出世, 全方位的将开发商、银行、购房者三方楼市直接参与者给牢牢勒住。
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三道红线”再加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等于进一步挤压房地产的杠杆,无疑会对2021年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另外,金融杠杆的再度收紧几乎是不给中小开发商太多生存的空间,预测2021年房企破产数量会再创一个新高。
从上述内容来看,无论是高层干部观点,还是政策调控,或者是专家分析,几乎都指明一点,那就是2021年的楼市风险重重,投资不能。那么,对于普通个体而言应该怎么办呢?新华社发表网评《别被“套”支了未来》中指出方向提到:
美好生活不能靠借,幸福人生不能靠贷。所谓“靠借贷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背后所宣扬的畸形消费价值观,不仅会透支生活,更容易拖垮人生。
笔者再补充一句:守住这“两样”才更安全。
1.保持健康的身体。目前国内外疫情形势还很严峻,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做好防护,加以警惕。与此同时人们还需要为生存而奋斗,但要谨记,为了赚钱也不能废寝忘食,不能透支生命,毕竟保持健康的身体才是创造一切的根本。
近期,企业员工猝死和网红博主猝死事件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们愈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为此抵制996工作制再度被广泛讨论。所以,即使还没有买房那又如何,只要守住自己健康的身体该有的总会来,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2.拿好辛苦攒下来的积蓄。韭菜总是被轮番收割,现在楼市不行了,灌输投资炒房的论调已经没有多少人信,随着2020年理财市场的一波利好行情,收割者又出来了,各种平台渠道又在大肆宣扬买基金、买股票。其实正常的理财投资无可厚非,有多余的钱、有可靠的朋友是可以把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但是就怕小白散户无脑无知,听人忽悠,最后不仅没有依靠投资理财盈利,反而还把辛苦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都赔光,成为前赴后继的韭菜苗子。
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当农村老头老太太聚在一起都在谈及房子的时候,说明楼市泡沫已经堆积;当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都在讨论理财市场的时候,说明又有一拨韭菜成熟待割。总而言之,今后普通人小心驶得万年船,做任何事情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才能更加安全。
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览,支持的朋友不妨一键三连!再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