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宝妈为了宝宝的辅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网上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中“卖家秀”真的很有创意,“买家秀”就有些惨不忍睹了,1、3是网上图片,2、4是家长实操。
当然这些是孩子长大后给做的吃的,一般宝宝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可很多宝爸宝妈做出来的真是“黑暗料理”,自己都不敢看、不敢闻,会把很多种食物混合在一起,味道真的很“感人”,很多老人添加辅食还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说孩子的第一口辅食,一定要吃一口动物的油脂,羊油、牛油、猪油等等,听起来就很可怕,那么孩子的第一口辅食怎么添加,一定要按照科学规律来添加。
辅食添加不当对宝宝的影响
在婴幼儿期间,是一生当中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如果母乳不能满足宝宝机体的需要,辅食没有及时的添加,或者添加不当,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营养素缺乏,比如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会造成骨骼的改变,还会表现为易哭、积热和多汗等等这些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宝爸宝妈能够及时发现,能够及时添加辅食或者补充维生素D,宝宝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这个时候没有引起重视,等到了3、4岁以后孩子就会有鸡胸这类畸形,会影响外观甚至会影响心肺的发育,孩子再长大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的话,有可能就需要手术的干预了。
孩子辅食添加不当从营养上来说主要会引起3个方面问题:
(一)会导致宝宝缺铁,添加辅食是因为母乳不能满足这个阶段孩子对营养的需求,尤其母乳是贫铁的食物,如果长期缺铁有可能导致智力水平低下,并且这种现象是不可逆的。
(二)有可能导致孩子行为和心理,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
(三)可能会导致孩子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问题。
如果孩子没有合理添加辅食,后期也会很难让他进入到成人化饮食的模式里面,孩子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也会滞后,这些都要家长们注意。
很多妈妈可能会质疑,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怎么可能会缺乏营养呢?但是已经有研究发现,9个月大的宝宝如果还没有添加辅食,一直纯母乳喂养的话,宝宝缺铁的几率会从27%增加到44%,所以宝宝6个月还没有添加辅食,美国儿科医学会就建议,每天要给宝宝补充铁剂来预防缺铁性贫血。
辅食添加不当也有可能增加宝宝的过敏几率,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吐,也有可能会长疹子或者腹泻,如果希望孩子对各种各样的食物不过敏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早给他吃。
澳大利亚的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做过一个研究,宝宝在4-6个月的时候,妈妈如果给宝宝吃过鸡蛋,长大后过敏的几率就会非常低,如果在7-9个月才开始给宝宝吃鸡蛋,那么宝宝过敏的几率就增加了30%,如果在10-12个月才吃,过敏几率就增加到了60%,如果是1岁以后才鸡蛋,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宝宝会鸡蛋过敏的几率会增加3.4倍。
在免疫学上管这种叫做耐受性,越晚吃辅食宝宝对于食物的耐受性也就越差,想让孩子吃辅食不要有过敏的症状,简单一句话就是少量多样化,这样宝宝的免疫系统就会很均衡的发展,如果吃了之后出现疹子也不用害怕,我们要激活孩子的耐受性,所以长一点疹子没有关系,如果连续吃某种食物2吃都会出现疹子的话,也可以等宝宝再大一些在喂他这类食物,这叫做抓大放小策略。
添加辅食前要做的准备
(一)准备工具,如果想自己给宝宝做辅食,那么就要准备单独的案板、刀具,还有很多像搅拌机、研磨碗等等这些会帮助你节省很多时间。
(二)准备食材,工具准备完了,接下来就是食材了,这时候家长就会很纠结,不知道选什么食材好,其实这时候我们可以看看手边有什么应季的食材,你给孩子添加什么就行了。
(三)烹调方式,我们把这些食材做成简单的泥状、碎末状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一些烹调技巧,越简单的烹调方法越好,比如蒸和煮,蒸的话更能减少营养的流失。
添加第一口辅食前有什么信号?
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爸爸妈妈就可以等待宝宝给你信号,大刀阔斧的操练起来了,4-6个月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可是添加辅食之前宝宝会给我们什么样的信号呢?
(一)宝宝看大人吃东西的时候,伸出手去抓,试图想要尝试一下,这时候他原因尝试新食物。
(二)食量变大,母乳或奶粉喂养已经满足不了宝宝的需求,而且之前没有夜奶的现象,突然夜奶变贫了,不给吃就饿的一直哭,这时候说明宝宝吃母乳或者奶粉已经吃不饱了。
(三)挺舌反射消失,挺舌反射是宝宝婴儿期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能力,除了奶液以外其他食物来了不能吃,所以挺舌反射消失也是一种信号。
(四)从体重上判断,如果宝宝体重已经达到出生时的2倍,如果是早产儿已经达到6公斤的话,也是可以作为一个添加辅食的信号。
第一口辅食该怎么吃?
什么时候添加辅食,家人一般会达成共识,可是第一口添加什么,往往是会发生矛盾的,爸爸妈妈会从网上或者是书中得到很多经验,但是老人家觉得自己的经验才靠谱。
前几天有个妈妈私信我,想要给宝宝添加购买的一些辅食,我让她把配料表发过来,因为从名称上听我们不知道这个食物,是不是适合辅食添加初期的宝宝,拍完发给我后,还没等我说话,她自己就说这个不适合,因为里面有糖、有盐,还有很多不认识的食品添加剂,这种东西孩子可能会喜欢吃,但是有这么多添加剂的食品,不建议给辅食初期的孩子吃,并不是说这些添加剂不好,因为是正规的食品肯定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是如果处于辅食添加初期的宝宝,吃了这种特别甜的辅食,他可能对你给他做的其他辅食不感兴趣了,所以建议大家购买辅食前一定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自制米粉和售卖的米粉哪个好?
有很多家长害怕买的米粉有过多的添加剂,选择自己做米粉,但又怕自己做的米粉不好,实际上食物本身没有好与不好,而是我们能不能吃对了,售卖米粉里面大多添加了强化的铁,而我们自己做的米糊没有强化营养素,如果只吃米粉的话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补充的只是能量,没有给他补充很需要的铁元素,所以如果想省事,不如就买有添加铁元素的米粉,有些家长不怕麻烦,就是想自己做,也没问题,可以给孩子调好米糊后里面放点肉泥或肉末,也是可以补充身体所需铁元素的。
宝宝是否可以摄入盐分和味精?
宝宝在幼儿时期肾脏功能还不是很好,如果在1岁以内额外加入过量的盐分,盐分不能及时的排出,容易造成体内的水钠滞留,会形成水肿、高血压等等这些风险,有的家长觉得不够味道,给辅食里加一点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其实就有盐的成分,谷氨酸钠经过肝脏的代谢以后会形成谷氨酸,谷氨酸和体内的锌结合后形成谷氨酸锌,这个是不被人体吸收的,谷氨酸锌就会随着尿液排出来,可能就给造成宝宝缺锌,缺锌有可嫩导致智力低下、厌食、生长发育迟缓等等情况,所以1岁以下的宝宝不可以食用含有盐或味精的辅食。
哪种食用油更适合宝宝?
有的家长第一反应肯定是橄榄油,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贵的油肯定好,其实宝宝6-12个月期间,建议给孩子添加油的量是0-10克,就是可以不添加也可以添加,但是添加也不能过量,油种类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亚油酸,另一种是亚麻酸,亚油酸比较常见,比如花生油、核桃油、玉米油、蓖麻子油,这些都是富含亚油酸的油种,所以一般饮食里面不会太缺,但是往往会缺乏的是亚麻酸,亚麻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DHA,也叫α亚麻酸,比如像亚麻籽油、紫苏油这种油平时给宝宝做饭的时候放一些是比较好的。
宝宝辅食该怎么配比?
食物的品类十分多样化,有谷类、蔬果类、肉类、宝宝的辅食相比成人要简单一些,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宝宝辅食谷物类配比在25-75克之间,因为每个孩子的饭量和月龄都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就好,另外水果和蔬菜比例是1:1,各25-100克,还有就是肉类,现在见太多家长给宝宝基本上不吃主食,给宝宝吃的最多就是肉类,比如一个鸡大腿,看宝宝都吃下去后家长特别高兴,虽然宝宝能够吃的下去,但是对他的肠胃压力太大了,一定要限量,控制在25-75克之间,蛋类每天给宝宝吃一个就可以了,这些基本上就可以满足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了,虽然每种食物都有建议的摄入量,但是大家也不要太“数字育儿”,每一次都量一下要放多少克,其实大概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
家长们总是怕宝宝饿着,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只有25-50毫升,10天以后才会100毫升,6个月后会有200毫升,1岁的时候会达到500毫升,所以宝宝的胃其实要比我们想的小得多,过量的喂食会增加宝宝胃的负担,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家长过量的给宝宝喂食紫薯,造成了宝宝肠梗阻。
最近国外很多的机构都倡导婴儿主导式断食法,从这个名词我们就可以看出,就是爸爸妈妈提供食物,让婴儿自己决定要吃什么、吃多少,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把准备的食物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自己选择吃哪个,不借助辅助工具,让宝宝自己用手去探索食物,很多家长就会问让宝宝自己选择会不会营养不良?经过研究机构一年的追踪,发现没有营养不良的症状产生。
有的时候我们把选择交给宝宝,其实宝宝会做的很好,之所以说到这么多,就是要让家长们放松下来,能够从容的给宝宝添加辅食,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想了解更多母婴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那就请点赞和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