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的思维导图,美国幼儿园都在学,为啥国内受冷落

2020-09-27     孕婴育儿经

原标题:一看就会的思维导图,美国幼儿园都在学,为啥国内受冷落

暑假期间,闺蜜带着她7岁的ABC儿子回来探亲,好久不见的我们聊的热火朝天,两个孩子因为年龄相仿,玩的也十分愉快。

玩的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聊到“恐龙为什么灭绝”的话题。

儿子乔乔开始了讲起他在百科全书中学到的知识,朋友的孩子,则在桌上顺手拿起了纸和笔。

他首先在白纸上画了个圈,圈里写上“Dinosaur Extinction(恐龙灭绝)”,然后在边上又画了几个圈,分别写上“Asteroid strike(小行星撞击)”和“Volcano eruption(火山爆发)”。

随后,又围绕这两个圈,又衍生出一些小圈,开始更详细介绍整个过程。

当时我在一旁瞪大双眼,仿佛一个表情包,不敢相信这是一个7岁孩子的思维。

朋友在一旁对大惊小怪的我解释说:“这种方式叫思维导图,在北美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因为乔乔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就差,很多事情都依靠老师和家长帮助分析。

如果乔乔也能学会思维导图,对于他来说,会不会有质的飞跃呢?

想学会思维导图,首先要买套书,千挑万选后我选择了《一看就会的思维导图启蒙绘本》。

自学一段时间我发现,思维导图真的是特别棒的一种学习方式。

能够关联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锻炼记忆力。

下面分享一下我学习的成果,还有教孩子思维导图的一些方法:

对于3~5岁孩子而言,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建立认知,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正在从形象思维,过度到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凭借独特的“图像记忆”,与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发展方式不谋而合,可以在大人的指引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科学课上,老师讲了蝙蝠和乌鸦,这两种动物有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画思维导图,相同和不同点更一目了然。

对于低龄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帮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建立分类、总分总、次序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养成画思维导图的习惯,用画画的形式记录和分析,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甚至成人,思维导图用处更为广泛,课堂笔记、复习提纲、罗列写作大纲、规划一些活动等等,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下面是一些孩子的思维导图笔记:

动物园见闻

我的祖国

植物的一生

思维导图分几种?

1、气泡图

气泡图是最为广泛被运用的一种思维导图,高效清晰的记录方式,被大家所喜爱。

气泡图的画法:先在纸中央画一个气泡(核心主题),以此为中心辐射出更多的小气泡(分支点),看起来有点像高中化学的分子式。

比如,用画气泡图的方法学习新单词,可以让孩子单词记得更牢固。

2、树形图

属性图更适合整理东西时使用,比如垃圾分类,很适合树形图进行归类。

比如,用画树形图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24节气。

3、圆圈图

圆圈图相对简单,大圈套小圈,形似一张CD,更适合低龄孩子。

比如,让孩子自己拟一份自我介绍,让新同学、新朋友认识自己。

4、双气泡图

双气泡图常被用于对两种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思维导图,帮助孩子理清两种事物的异同和逻辑关联。

比如,让孩子用来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5、流程图

当我们需要弄清某件事情发生的顺序,或者步骤时,流程图是最佳选择。

比如,与孩子一起做手工饼干,让孩子记录制作过程。

除了以上几种思维导图的一些形式,另外还有括号图、桥型图、括号图,共8种思维导图,在歪歪兔《一看就会的思维导图启蒙绘本》里,都有详细的方法和案例。

整套书把8种思维导图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孩子,故事主人公歪歪兔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海豚湾森林公园游览,在美丽的蝴蝶谷看到花纹各异的蝴蝶,有的像地图、有的像猫头鹰、还有的像枯树叶……,这些蝴蝶都被歪歪兔快速记住,因为歪歪兔学会了画思维导图。

学好思维导图不仅锻炼孩子的思维,家长也会从中受益。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时,思维容易被故事或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带走,记住的大多是知识和大概的逻辑性,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去展示、去复述其中的部分内容

从这个层面说,思维导图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知识点的重组和巩固,让知识和逻辑内化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中。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手绘思维导图时,我们也无疑用了最直白、简单和实操的方式,给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让孩子模仿父母,教会孩子独立思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Rdz0HQBeElxlkkav49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