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拿孩子与中考状元比?别傻啦!自家孩子也可以很优秀

2019-09-28     蝶变盛夏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全面发展,因此,许多家长总是忍不住地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期望让自己家孩子在二者的比较中,审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够“知耻而后勇”,以激励孩子奋发图强,提升进取心和上进心。

殊不知,这种比较的行为,效果不但不好,甚至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别再迷信“别人家的孩子”了,孩子学会以下几种学习之“道”,再加上家长的用心陪伴,自己家的孩子也可以很优秀!

一、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

(一)别人家的孩子—今年的市中考状元

今天和一个同事聊了孩子教育的问题,他儿子今年7月刚结束中考,考入了我们当地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所高中。我们聊的主角是他儿子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是和另一所学校的一个学生,两人并列成为全市中考状元。

他同学是个男孩,家庭条件很一般,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不大的房子,妈妈陪读照顾他的生活,没有去工作。

每天男孩妈妈都要求他晚上10:30以前睡觉,他假装睡下了;等妈妈睡觉后,他从床上爬起来,继续学习到深夜12点左右。

男孩在初一时就把初中数学全部自学完毕,因为学习成绩优秀,一个有名的课外培训机构的校长在他读初二时,主动邀请他去自己带的培训班学习数学,不但免学费,还给男孩妈妈安排了学校前台接待的工作。

后续男孩在初三上学期,已经把高中的数学和物理全部学习完毕。初中三年每个学期考试基本都是年级第一名。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感叹着这个男孩超乎寻常的优秀,这故事主角分明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二)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孔子说“有教无类”“,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此,很多家长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个天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读最好的中学,高考时冲击清华、北大。

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孩子学习成绩与预期值差异较大时,家长便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总觉得是孩子出现问题,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水平。

华罗庚先生是我们心目中的数学天才,他因为数学取得的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他是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但是,华罗庚并不是天才,在他身上找不到所谓天才的痕迹。

就学习而言,华罗庚坦言:“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经过长时期的劳动积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绩来。并且在基本技巧烂熟之后,往往能够一个钟头就看完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

罗庚的学习方法是薄厚法,看书“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这样的学习方法,书本知识需要反复循环,持续不懈,因此他的学习也是靠勤奋、刻苦和坚持而来。

其实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像中考状元这样天才又勤奋的孩子,毕竟是少之又少。就像我女儿所在的初中,进入学校的几乎是优中选优的孩子。

这么多优秀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但一个年级真正的天才型选手,估测不会超过10个,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努力一分得到一分,甚至努力十分才可能得到一分。

家长们应该顿悟,绝大部分孩子和我们家长一样,就是平凡的普通人,因此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拿去和中考状元去做比较。

不要拿孩子横向与其他孩子比,应该让孩子纵向和过去的自己比。

(三)现在的初中孩子也是痛并快乐着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幸福的,衣食无忧,名校名师,优秀的伙伴,全面发展;但是我们的孩子也是辛苦的,学业的压力,排名的苦恼,被信息轰炸得应接不暇。

压力与挑战,孩子所面对的,与我们家长在工作中面对的相比较,也许孩子们更辛苦,压力更重、挑战更艰巨。

因此,我们家长要站在和孩子肩并肩的角度,支持孩子,陪伴孩子,为孩子解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即使初中生活是痛并快乐着,因为我们家长的努力,孩子的幸福感总要多一些。

二、自己家孩子的学习之“道”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要通过培养,让孩子拥有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设立目标,从小立志

“我要什么?”这是人做事的原动力,也可称为内驱动力。孩子们目前处于人生加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引导孩子认识到现阶段的重要性,努力把握当下,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立志(理想信念)——人生的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精神动力

1.起念头。点燃孩子的心灯,引导孩子要做好人生规划和学习规划。规划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调整,但建议一年之内或一个学年之内,目标值不要随意变更。

2.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方法。明白自己的目标后,要努力寻找达成目标的路径与方法。不同的学科,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初中孩子必须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心态上积极寻求转变,要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上逐步具备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3.抱必达目的的决心。既然是朝着目标前行,前进路上必然会遭遇挫折和困难。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培养任何不利情况下的积极心态,做“打不死的小强”,永不言败。

(二)保持好奇心

“我要做什么?”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实践。神经科学家研究好奇心的源泉时发现,当我们学习时非常渴望得到答案时,大脑活动会发生变化,帮助我们获得新知识。

控制好奇心的大脑区域,会和奖励相关的大脑区域产生过程上的链接。答案让我们感到兴奋,所以我们想要学习更多。另外,一个叫海马体的记忆专区,也相应会增加大脑活动,加速存储信息。我们越想要知道一个答案,记忆力就会越强。

1、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兴趣,成就感激发持续的兴趣。好奇心和学习愉悦、社交技巧,甚至快乐的性情都有很多关系;在学习中,好奇心越多,学生越有可能成功。

2、自我激励让枯燥甚至艰苦的过程变得有意义。我们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十分必要,这有利于我们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

3、唯有坚持才能成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强调了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最后才能成功。

因此生活中、学习中,要引导孩子相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让你拥有超群的实力和成功的动力,只有懂得坚持的人,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三)学会思考和选择,怎么做有策略

1、学习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名人迈克尔·桑德尔说过:“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所以,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核心能力。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学会做抉择,这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举一反三,是典型的独立思考。家长配合老师,培养孩子通过思考,形成培养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本身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

3、善用思考的工具。引导孩子练习用思维导图复习功课,用康奈尔笔记法记录课,堂笔记和课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最重要的是通过目标计划书,思考自己的人生路如何走。

(四)良师益友,让生活更美好。

1、时间成为终身的朋友,就是成长

2、与书为友感受经典的魅力,

3、优秀的人交朋友,偶像能激发潜能,

4、与运动艺术唯有唱响平凡生活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每一段脚踏实地的努力,都映射着更高一级的人生轨迹。

三、在自己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做榜样型家长,陪伴孩子,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以身作则。

(二)做责任型家长,该严就严,规范孩子的学习习惯,有错必纠。

(三)做细心型家长,留心观察孩子生活中的细节,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情况。

(四)做积极型家长,鼓励孩子通过每天的努力,取得每一个进步,积极与老师联系沟通。

(五)睿智型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能力,有效规划5年长期目标,初中学习目标、月度目标和周目标。

我们要做聪明的家长,就需要懂得把工作放下,督促和引导孩子学做目标规划,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并不断改进完善;帮助孩子加强课外拓展学习能力,家长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坚持每天读书,加强体育锻炼。家长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养成自律的生活方式,要做心态稳得住的家长,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我是盛夏,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蝶变盛夏”,关注亲子关系,致力于女性自我成长,共同蜕变与闪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RLQhG0BMH2_cNUg9h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