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小欢喜》宋倩和英子的亲子关系坑,初中孩子要从“心”引领

2019-09-21     蝶变盛夏

暑假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热播剧《小欢喜》,因为我的孩子是女儿,所以我对剧中宋倩和英子的故事特别关注,对于她们亲子关系的演变心怀叹息。

宋倩可以说是用尽全力在爱孩子,但是她的爱恰恰过于专制与霸道,她和英子之间的沟通不畅,核心在于妈妈不愿意正视和理解孩子的爱好与梦想,孩子为追求天文梦,想去参加活动,想大学时读最好的天文系专业,从一开始的请求,后续的哀求,到最后的抗争,一切都毫无效果,最终导致母女矛盾激烈冲突,孩子出现过激行为。

这深刻说明了,我们作为家长,要建立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关系,一定要避开宋倩和英子之间的这种亲子关系坑,爱孩子,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去限制孩子学习的内容和方向,而是要充分理解孩子追求自身价值的心愿,支持与帮助孩子朝着梦想努力,时刻与孩子做好充分的沟通。

因为这部剧,我再次觉察到自己必须和女儿共同成长的紧迫性,自己必须不停学习,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学习如何助力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和谐的、有益孩子身心成长的温馨家庭环境,形成亲子关系的良好互动。

今天下午我主动争取到有限的名额,参加了孩子英语学校举办的“中国式青春期的偏见与误读—《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作者见面会”,有幸聆听并学习了《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作者刘称莲老师主讲的亲子教育讲座。

一年前,孩子刚结束“小升初”的时候,我在书店偶然看到《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这本书,立马觉得这本书正好适合自己借鉴初中生教育经验,于是把书买回家后读了两遍。

恰逢孩子英语学校送给家长的开学礼物,组织了这场学习活动,我听完讲座,感受颇深。我觉得其中很多关于亲子关系协调的理论,能很好地教会我们解决宋倩和英子的不良亲子关系问题,避开她们的亲子关系坑。

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刘称莲老师讲课的主要内容,也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刘称莲老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初中孩子,要从“心”引领》。

书的扉页写的,很有道理

对于步入初中的孩子而言,孩子们身心快速成长,学习压力陡然变大。

孩子所处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我们无力改变,学校环境我们能改变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唯有家庭环境是我们自己可以自主掌控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处于相互任性、相互理解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心身健康成长。

因为初中生刚步入中学,面临的最多的压力就是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考试压力如影随形。

而考试成绩,除了少数同学可以始终保持稳定的高水平,属于学霸一族,比如《小欢喜》里的英子,就是标准的学霸。大部分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有可能出现波动,这种时候,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对于亲子关系的协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助力孩子有效提升学习成绩,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授予以渔”助学习

(一)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首先,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自信、自立、自爱、自在的人。

自信:孩子是一个高自尊的、非常自信的人,他就不会害怕犯错误,不怕遇到困难和挫折。

自主:孩子是独立自主的人,他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孩子,对自己负责任、对社会负责。

自爱:自爱的孩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境,她可以为自己做选择。可以选择她喜欢的;即使不喜欢,也可以选择热爱。

自在:内心是自由自在的孩子,必然具有强大心智和能力,遇人遇事,他都能独当一面,并游刃有余。

孩子成长为这样的参天大树般的孩子,我们家长能做什么?

比如一个14岁的女孩,某一次考完试后 ,成绩考得不好,她可能会面对的场景:

老师表现:一根手指头指着孩子,说:“再这样下去,你就完了!你再不好好学,你就考不上好高中了!”

妈妈表现:双手抱胸,和孩子讲道理,讲为啥要好好学习,分析孩子努力不够,批评孩子各种缺点,反复唠叨、碎碎念…

爸爸表现:表示对成绩很不满意,和妈妈一起指责孩子学习不用心,不努力。

孩子同学家长表现:背对孩子,对自己孩子说,她学习成绩不好,不要和她玩了。

设身处地,我们如果身处孩子的位置,身边所有传递给他的都是如此不友善的姿势、言语、信息,长此以往,孩子内心肯定是不自信的,如果不及时沟通疏导,孩子会愈发孤独、挫败、不自信、低自尊。

这个场景,实际是我们分外熟悉的。有可能,我们都是指责的实施者。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和孩子好好说话,实际上孩子只是感到被一次次否定和批评。

当时老师请了几个家长到台上分别表演每个角色,即使我们只是在场内坐着,即使我们置身事外,其实只要想到如果是自己站在台上,处于被指责的中心位置站立着,我们作为家长都会觉得压抑和难过,时间久了,也许会崩溃。

这个时候,如果有任何事物对她传递出友善的信号,包含网络、直播、游戏、早恋等等外界诱惑,等同于向他敞开了温暖的怀抱,也许,孩子就很容易就陷入这些外界诱惑之中,无法自拔。

这种情况下,孩子父母的陪伴异常重要,因为有家庭的温暖,虽然外界诱惑永远在,但她面对诱惑,会始终认为家才是最重要的港湾。

因此,孩子偶尔的没考好、犯错、遇挫折,家长一定要包容,家长可以说,没有关系,考差了,继续学习就好,父母始终和你在一起。

学习是一个大概念,是一个人生的学习的概念。

每一个人到人世间来,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意义。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链接到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孩子新阶段如何设定人生目标?

可以让他思考,将来有一天他可以做什么?

为人类、为世界、为中国做什么?

做什么孩子会快乐?

希望孩子能学以致用,尊重孩子的梦想与选择。

因此,让孩子拥有成为自信、自立、自爱、自在的人为目标,才能有效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授孩子以渔

对于学习而言,如果孩子学不懂,其实他孩子远比家长更着急。她会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会不自信。

这种情况下,家长怎么做?

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找到适合孩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讲座中,刘称莲老师举了自己女儿学习经历为例子。

她女儿进了重点高中以后,数学成绩一度成为噩梦,连续四次月考都是班级倒数第一。

语文老师讲到《再别康桥》时说:诗里有“招摇”一词,比如你们考试考90多分可以招摇,如果考30分就无法招摇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她女儿正好那天数学考了40分,课后就难过得一直在哭。

因此孩子遇到困难时,最难过的是孩子自己。她们大部分都是积极上进的,想学习成绩好,但是很时候,不知道成绩做怎么学才能变好?

刘称莲老师对女儿说,数学得不好,比如自己高考考了50多分,也考起了重点大学,因此数学成绩不好并不会影响自己的人生。

但她女儿说,我不想数学成绩这么差,因此如果孩子有强烈愿望不愿意这么差下去,就可以寻求解决办法。

刘称莲老师给她找了一个数学老师,因为孩子语文很好,就把孩子的作文给数学老师看。老师每节数学课都在鼓励她,慢慢的,她女儿学习数学,不再恐惧时,面对难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她就突然对数学开窍了,成绩持续提高。

最终她女儿高考数学得了137分,如愿考进北京大学。

孩子是好孩子,即使现在学习成绩不好,这也只是现在的情况。孩子有父母的支持、老师的支持,任何学习困难都不是困难。即使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也应该给予最好的陪伴。

永不放弃,就能创造奇迹;这是最重要的。

“授予以渔”助学习:

1.跟上老师的步伐

老师教授内容,认真学好每一节课,如果能跟上节奏 就没有必要参加课外培训班

2.写作业先复习

学习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复习以后做作业,效率提高

3.一个阶段要小节

让孩子学习总结,学完一个章节,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总结。

用课本目录、章节小结,回想学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熟练的过,不熟练的再次学习。

孩子自己定期复习总结,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家庭教师如何请

家庭里亲子商量定家庭教师如何选择的方案,让孩子作为主考官,自己选择合适的家庭教师。

无论要找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培训机构老师?还是大学生?请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家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学与教,原则是:

学,要学自己不会的;教,要教孩子薄弱的内容。

因此建议孩子每次家教课钱,一定要先复习,不会的内容跟老师提前说,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课。

孩子把每个知识点彻底学会、弄懂,学会一类题后,自然就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

二、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心心相印”做朋友

(一)孩子的各种表现,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可谓是每个家庭的一头“犟犊子”,孩子在不受家长理解的基础上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且谁的青春没“爱情”?初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早恋情况;还有,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陷入电子游戏诱惑,在游戏里面找自我。

看到这些孩子的行为,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处理孩子青春期各类问题。

(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渴望

青春期孩子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被信任。

孩子的渴望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比如小欢喜的宋倩和英子,英子已经多次和妈妈沟通,但始终和她妈妈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后患上中度抑郁症,最终英子对妈妈的对抗,反映为自毁身体的对抗。

从心理学上说,抑郁症是人对自己的一种防御性的自我保护。

我们家长一定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内心的渴望,帮助孩子觉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让孩子去贡献,在家里贡献,在学校贡献,让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从而用热爱去做贡献,取得幸福感。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每个孩子都是复杂的。

做自己孩子的家长,而不是做别人家孩子的家长。

在自己孩子的现实里支持孩子。与孩子“心心相印”做朋友。


我是盛夏,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蝶变盛夏”,关注亲子关系,致力于女性自我成长,共同蜕变与闪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_TUWm0BJleJMoPMkx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