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一次碗奖励10块钱?别让“金钱奖励”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2020-01-13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日,我在刷微博的时候看见了这样的一则新闻,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帮助做家务。并向孩子提出了洗一次碗奖励十块钱的做法,想要一次来激励孩子做家务的自己积极性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妈妈的出发点是好,但却没想到养成了孩子事事向钱看齐的坏毛病。有钱孩子就干,没钱孩子就不干,这样的行为严重的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

相信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父母会有类似的做法,例如考试考好了奖励100块钱,帮妈妈取个快递,奖励五块钱,物质鼓励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一个常用方法。用钱来鼓励孩子,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在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知道,过度的依赖物质奖励,可能会养成孩子金钱至上的毛病,也会严重的破坏孩子的内驱力,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金钱奖励"风气盛行,许多父母都犯了错

随着现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奖励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许多的家庭没采用比金钱奖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这次考试考100分,妈妈就奖励你100元。"或者是"帮妈妈做家务,就给你奖励十块钱"。

父母们以金钱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做事的动力,确实,当孩子们听到这些诱人的条件时,自然的产生了兴趣,但是长期这样子下去,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位老人,家里附近住着几个顽皮的小孩。这些小孩每天都要玩老人的院子里扔石头,老人想了很多办法想要阻止孩子,但都没有效。后来,老人把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告诉他们:"我现在很喜欢你们往我的院子里扔石头,以后你们每扔一次,我就给你们每个人付一块钱。"孩子们听到老人这样说非常开心,于是他们每天约定时间往老人的家里扔石头。

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又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告诉孩子们说:"我最近的经济情况不太好,往后我只能给你们付五毛钱。"孩子们虽然不太乐意,但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又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告诉他们说:"最近我的经济情况又变差了,接下来我只能付给你们一毛钱。"孩子们一听到老人这样说,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当中有一个孩子打破了沉默,说到:"谁会愿意为了一毛钱来做这种苦差事?"就这样子,孩子们再也没有往老人的院子里扔石头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刚开始认识同事出于好奇,但是当老人开始用金钱来让他们做这件事,他们开始不再是兴趣所驱。要耽误这奖励变得越来越少的时候,孩子们开始失去了激励的因素,也不再扔石头了。所以说,长期的以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最终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金钱奖励对孩子将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

所谓的内驱力,也就是内部驱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出来的动力,表现为推动有机体的活动,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一个拥有内部驱动力的人,不管有没有外界的物质驱动,他都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追求自身的需求中,而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是一种很强大的内心力量。

对于那些长期接受物质驱动的人来说,一旦失去了金钱的支撑,就会对所要做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就拿孩子们来说,假若父母长期告诉孩子考好了就有金钱奖励,那么孩子潜意识会认为我努力读书,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金钱奖励,而不是为了自我的提升。一旦父母停止了物质奖励,孩子们就会开始无心上学,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最近的热播剧《少年派》林妙妙,在成绩下降的时候,王胜男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便承诺孩子月考成绩好了,就奖励孩子1000块钱。可是当真孩子考到了这样的成绩,他却没有给孩子兑现承诺,以至于孩子觉得母亲没有履行承诺,而在往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林妙妙对学习失去了动力。物质金钱的教育,实际上是在变相的教育孩子追求物质的享受,孩子们会觉得他们的努力,最终收获的就是一笔金钱。而且也容易养成孩子,没有钱就不干,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钱的坏毛病。

父母要知道,最好的教育方法不是采用物质奖励,而是要学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学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下面就跟着尼莫妈妈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孩子的内驱力吧!

摒弃金钱奖励,提高孩子内驱力你要这样做

1、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千万要记得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由此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鼓励。家长们不要小觑夸奖的力量,正确的夸赞孩子,对提高孩子内驱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孩子们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称赞,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夸赞的话语,都是孩子们做事最大的动力。父母们在生活中要多给予孩子这些肯定的信号,让孩子们拥有一种认同感和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帮父母一起承担家务活,父母可以温柔的告诉孩子:"孩子,妈妈为你感到很骄傲,因为你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并且帮助妈妈一起完成家务活。"当孩子们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父母也可以温柔地告诉孩子说:"孩子,妈妈很开心,这段时间你一直很努力学习,最终在这次考试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妈妈要表扬你!"相信孩子在这些鼓励的话语激励下,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做事,这提高孩子的做事能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适当的延迟奖励的时间

有时候父母,给孩子兑现奖励的时间可以故意的拖延一些,并不需要即时即奖。之所以要延迟奖励的时间,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既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段时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明白,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得到奖励,而对自己的成长有作用。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实验:研究人员们选择了数十个小朋友作为实验的对象,分别给每位小朋友一颗糖果,并且告诉他们等过一段时间再吃,会得到更多的奖励。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们发现大多数的小朋友都会选择先吃掉那颗糖果,而只有小部分的人等待更多的奖励。而在以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发现,那些小部分等待更多奖励的小朋友会比那些即刻吃掉糖果的小朋友更有出息。

做这样延迟奖励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为了追求更高更远大的目标,要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 假如孩子们能够忍受眼前的诱惑,自然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够承担更多的诱惑,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

3、给孩子一个充满信任的人设

孩子最渴望的莫过于得到父母的信任,有了父母的信任,孩子自然会有更多的自信和动力。给孩子一个充满信任的人设,相信孩子能够自行的完成某一项任务而不需要任何外界的物质奖励。

胜任感会让孩子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一般来说孩子们胜任感越强,就越具备有做事的积极性,同时也越具备有毅力。所以父母们并不需要常常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多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相信,孩子自然而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