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花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喝了一泡正岩的肉桂。
今年的,足火的。
因为李麻花说,你这些年写品鉴太过于偷懒,只写到精华部分(第四冲)就不写了,不懂的人还以为我们家的茶不耐泡,四冲而止。
遂,决定把一泡茶从刚开始,到最后结尾,它的全部的姿态,全部的美好,全部的风韵,一一尽情展现出来。
完整地,全程的。
算做是一种知耻而后勇式的弥补吧,弥补这些年写品鉴时的,偷懒。
由于是边喝边写,一路从旭日当空,写到了华灯初上。
从汤足饭饱,写到了饥肠辘辘。
终于是将这泡正岩肉桂的每一冲的变化,每一冲的转折,每一冲的回还,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列位看官面前。
喝完的那一刻,突然就像是,完整地经历了一次人生。
前几冲时的清新与隽永,是二十岁之前的初生牛犊不畏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只想去行走天涯,逐浪远方;
开始坐杯后的那几冲,是四十岁之后的顿悟,原来有许多宏图壮志,是你实现不了的,那个梦里的英雄,其实也只是个宥于现实困境的普通人。生活中的不如意事越来越多,只想就此摆烂躺平,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甘心;
十冲之后的茶汤,是六十岁贬居儋州的老苏。看透世情,明了人生,融入世俗,与百姓共生共存,兴水利,务农耕,办学....决定在这天涯海角,落地生根,畅享余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喝岩茶一定要喝到尾水,有时候喝尾水能喝两三个小时....某次喝慧苑老丛碎末便是如此。
尾水那种甜,那种恬淡,那种隽永,是前几冲的壮怀激烈、清新明朗所不能及的,淡极始知花更艳。
这泡肉桂,从起到落,让村姑陈感怀了人生。
其实,前四冲的温润如玉只是我们对岁月静好的期许,而坐杯后的犀利皲裂,才是大写的人生“底色”。
行过许多路,看过许多景,喝过许多茶之后,方才有“天际识归舟”的那种惆怅与空茫。
喝一杯茶,悟一次人生,净一次心灵。
愿这款名唤“底色”的正岩肉桂,能唤起列位看官的心灵之旅。
边喝它、边回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正岩肉桂《底色》
【品鉴笔记 】
干茶:
条索粗壮紧结、叶脉较大条。完整度高,碎叶极少。近看表面略有白霜。
细嗅之,有浓郁焦糖香,有清浅木质香。
总体色泽呈咖褐色。
第一冲:
揭盖便是温柔的香气,那种武夷岩茶标准的,盖香。
无论是桂皮香,花香,还是木质香,都不那么明显,都含混在一起,鸿蒙初开时的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太能分得清哪种香哪种味,都合一起了。
说实话,如果在从前,喝到这样的表现力不强的岩茶,尤其是第一冲的桂皮香并不太明显的岩茶,大概率村姑陈是要换茶的——通常不太会给前三泡表现力不强的茶,以太多的机会。
但幸好,这泡茶用它那浑厚的盖香底子打动了我,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盖香,是不是酝酿着后面的大招?既如此,还是给它们一些机会吧。再喝喝看,兴许有转机。
汤色琥珀,入口水柔,但不稠,香较幽,是花香。桂皮香并不急着出来似的。
回甘里有酵香与炭火香,总体感觉滋味较为丰富。
第二冲:
盖上是花香与酵香,桂皮香仍旧不显。
正岩肉桂第二冲的桂皮香并不清晰可辨,这会不会是一泡徒有虚名的岩茶呢?
怀揣着这种惴惴不安,继续嗅闻盖香。
盖上有兰香的气韵,渐次浮了上来。清的,幽的,小巧的,兰香,不是那种张扬浓郁的花香。
它清淡得,几乎要忽略它的存在。
啜一口汤,汤水极柔,细滑,但不稠。许是年份不足的缘故。
但这一啜,便心底安定了,有清晰的桂皮香在汤水里,并不浓烈,较为细巧,灵动。
似小溪清冽,似山泉汩汩。
但无论细还是粗,桂皮香出现了,这便是这泡正岩肉桂开始发力,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了。
第三冲:
盖上桂皮香开始初现,虽然清淡,却极为撩人,令人不容忽视它的存在。
端起盖碗闻叶底,这一闻,仿如开窍——叶底中的桂皮香竟然十分鲜明!很清晰,很撩人,很桂皮。
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定,肉桂的桂皮香出来了,且并不沉迟,是清新的,高级的,激越的。
汤水温柔细滑,水中的桂皮香异常鲜明,异常活泼动人,有一种灵动之美。
咽下茶汤后,口腔中残留的滋味感是异常丰富的。
有各种花香,各种果香,桂皮香,清浅的木质香交织于舌上,与生津一起,组合成一股清甜甘蜜。
从闻香的清新素洁,到回甘的万般滋味涌动的绮丽风骨,只想说,艳若桃李,冷若冰箱,这款肉桂,做到了。
第四冲:
桂皮香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出现在盖上,像是千军万马突然间袭来,令人猝不及防,瞬间就被淹没了。桂皮香在这一冲的盖香坚定而霸道地存在着。
从头到尾,从热到凉,这桂皮香一直没有淡出过我们的嗅觉。它无比固执地固守着自己的阵地,以一种倔强又坚持的姿态,向喝茶者彰显着它的浓郁,充沛,以及丰腴。
隐有花香在尾部出现,但并不显山露水,只是清淡的一缕,如月光下的竹影,飘渺而淡泊。
喝一口汤,只觉桂皮香能与地掉落到了口腔中,清新却分外鲜明,像大雪中露出的那片绿意,耀眼而拥有夺人心魄的力量。、
汤水仍然的柔的,细腻的,顺滑的,不黏腻,亦无杂味,似一朵亭亭玉立的莲,清雅而高洁。
第五冲:
揭盖便是明晰的桂皮香冲上来,虽然并不猛烈,但却不容忽略。盖上尾调是淡淡的焦香与圆融的由发酵生成的酵香,十分圆满宜人。
还有花香在侧,只是极温柔,便被盖住了身。
汤水依旧极清新,灵动,水中桂皮香愈发明显,有似清风朗月一般的隽秀之姿。
水中亦有花香,清秀淡雅的,只是为了这份秀雅,它被浓郁的桂皮香力压,最终成为了桂皮香的衬托。
于是,喝一口茶汤在口,便是“桂香花影里,吹笛到天明。”
第六冲:
坐杯10秒。
盖上是清晰明了的桂皮香,浓郁而炽热,有着肉桂独有的品种特征——那种尖锐与犀利感。
汤水柔润,水中桂皮香浓郁而锐利,有袭夺一切的魄力。有它的存在,其它的滋味都没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只能默默的沉潜在汤水中,成为丰腴一词的“添砖加瓦”。
水中的滋味感是极为丰富的,也是极为浓郁的。
除了桂皮香,还有许多其它的香交织其中,花香充当引子,桂皮香是中坚,木质味是汤水的基底,焦糖香则是那颗轻盈伫立在蛋糕顶上的樱桃。
散发着诱人撷取的幽香。
第七冲:
坐杯30秒。
坐杯之后揭盖闻之,盖上仍是桂皮香与花香的天下。
一揭盖,便是桂皮香与花香纷至沓来,须臾,花香淡去,桂皮香仍旧浮现盖上,独占鳌头!
只是这一冲的桂皮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热闻时桂皮香并不明显,只在微凉之后,桂皮香才大量浮现出来,成为盖上的NO.1——雄霸天下的气势。
水中的桂皮香,始终清新怡人,似带着几分薄荷感,沉浸于汤中,便如是喝一盏清凉的井水——有桂皮香、花香、薄荷叶洒落其中,舒爽宜人极了。
是宝玉叫秋纹湃水果的那口井水么?
第八冲 :
坐杯30秒
盖香变成了一股综合的柔馥香气,有木头的香打头,接着是花香、果香、木质香、竹叶香……
闻之,只觉得温柔平和,只想多喝几杯。
许是坐杯的缘故,水中的滋味感加强了,比第三冲的滋味还强。
这便是坐杯的魅力所在——能让汤水中的物质提前释放,大量压榨出原本不属于这一冲的内质。
于是,这第8冲的滋味便人为地增加了浸出物的数量,故而,坐杯后的汤水,便浓郁极了,甚至超过了正常出汤的第三冲!
汤中滋味极其丰富,有桂皮香之外的各种香气氤氲其中,形成一股极丰富的气味,将汤水咽尽后,便在舌上盘旋不去。
生成一种绮丽动人的美感。
第九冲:
坐杯一分钟。
坐杯之后的汤水量,明显较上一冲降低了不少,足见茶叶中的内质仍旧富余,还可再泡至少三冲。
盖上是渐渐淡了,细辨,能闻出以花香为主,木质香、桂皮香为辅的香气构成。
再冷一些闻,盖上的香气变成了桂皮香与花香的天下,其他香气已经退场,唯桂皮香与花香在独霸四方。
汤水中的滋味感强劲,坐杯后的汤水,少了几分圆润,多了几分激越与酣畅淋漓,是因为姜桂之性,老而弥辣么?
是四十岁的辛弃疾,五十岁的陆放翁,六十岁的姜子牙那种状态么?
那么,又有几人喜欢前几冲的柔润汤水?几个人喜欢后几冲坐杯后的慷慨激越呢?
也许,前四冲的温润如玉只是我们对岁月静好的期许,而坐杯后的犀利皲裂才是大写的人生底色。
第十冲:
坐杯一分钟。
奶油香、花香、桂皮香、焦糖香,是盖上所有能闻到的香型,它们集合起来,伴着热气,生成了一股温柔缱绻的气息,闻上去只觉得心情宁静,岁月静好,琴瑟在御。
汤水中的滋味变淡了,但又重新变得温柔,且加入了几分润泽感,这是一杯老了之后的苏东坡的状态。
被远谪到天涯,无衣无食,逐与乡民为伍,开馆授课,以教易食,竟也向学之风,秀才无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想起年少是一大帮官家了弟一起喝密云龙的时光,真真觉得,岁月葱葱,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便已经人老珠黄,曾经沧海,也不再为水。
第十一冲:
盖上是一股温柔的复合型香气。
温和、宁静、安详。
有涓涓淡淡的花香、桂皮香,以及木质香氤氲其中,给人一种岁月安宁的感觉。
再激动的情绪,在闻到这股盖香时,都能瞬间安静下来,平和下来。
汤水中的滋味渐淡了,但桂皮香依旧明艳,依旧犀利得能令我们的味蕾打了一个清醒的灵感。
汤水仍旧是清新的,这便是人生的最终底色,蹉跎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第十二冲:
坐杯2分钟。
盖上的奶油香、桂皮香、花香交汇而成的一种气息,宁静温馨,是世事洞明之后的恬静与淡然。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闻这股盖香的时候,仿佛置身高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端起闻叶底,桂皮香依旧冲人,还留住几分花香,桂皮香犀利间,花香温柔得倒是中和了几分犀利,使整个盖香交织成恬淡朴素的风格。
仿佛是雪夜归家时,屋角的那一盏灯。
汤水温柔极了,又香又软,这便是曲终人散之后的底色吧。
汤中还余几丝桂皮香、花香、木质香绚烂过的痕迹,清晰得彰显灵秀。
它们存在过,现在,只是花火过后的余光。
再绚烂的烟火,也会有平静的一刻。
只余袅袅香氛,几枝琼树。
满船清梦压星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