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某项技能并不是单一发展的,而是相会交错,共同促进,语言的发展也会促进孩子思维及社交能力的发展!
1月:
- 用哭声来表达需要;
- 咕哝,喉咙发出声音;
- 很短暂的笑;
- 睡眠时会露出笑容;
- 能分辨父母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
- 能看到20~25厘米远的距离,视力模糊;
- 睡、醒、吃奶都没有规律。
2月:
- 会咿呀,尖叫,咯咯笑;
- 声音带有水声,胸腔会呼噜呼噜响;
- 会回应的笑;
- 能表现出情绪,如高兴、悲伤;
- 会感染情绪,如父母不安时他也会不安;
- 会吮着拇指,自己安静下来;
- 能用眼睛交流,仔细看人的脸;
- 模糊得模仿面部表情;
- 视线会跟着人移动;
- 抱着放下时会哭;
3月:
- 能发出a,o,e等简单音节;
- 能发出较大的声音,能高声喊叫;
- 因为需要不同,哭声也不同,在哭的中间会有带着期待的暂停;
- 开始会有意识的笑;
4月:
- 能通过改变口型来改变声音,如“a-o”;
- 能吐泡泡,口沫飞溅地大声发声;
- 被挠痒痒时笑得很开心;
- 能举起双臂要人抱;
- 能两眼看东西,感知更有深度,注视更专注追踪更准确;
5月:
- 能发出“bababa”的声音引起大人关注;
- 头会转向说话的人;
- 试着模仿音调的变化和手势;
- 观察嘴唇的移动;
- 需要不同时,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 可能显示出对固体食物的兴趣;
6月:
- 显示出对颜色的兴趣;
- 能发出更长、变化更多的声音;
- 尝试不同声调和音量的新声音,并留意声音造成的影响;
- 能用声音和身体反应心情;
- 尖叫、咕哝、笑、板着脸;
- 能更好地模仿脸部表情;
6-9月:
- 能随意地组合声母和韵母(ha,da,ba,ma,di,mu),并合在一起喋喋不休;
- 能用舌头来改变发音:(ha-da);
- 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 能用胳膊示意请大人来玩,举起双手表示“抱抱我”
9-12月:
- 能说双音节的词(爸爸、妈妈),能把这些词和特定的人联系起来;
- 懂得拒绝;
- 能模仿咳嗽、咂舌的声音;
- 懂得手势、能挥手表示再见;
12-15月:
- 能说4~6个简单的字词,如球、猫、狗、走;
- 能用语言表示拒绝,还会摆手和摇头;
- 能通过指和手势寻求帮助;
- 对名字有反应,能指出几个熟悉的人;
- 理解并能做到简单指示,如“把球扔给妈妈”;
- 看到好玩的场景会笑;
15-18月:
- 能说10~20个简单的词;
- 能说完整的词,“qiqi”变成“球”;
- 能将两个简短的字放在一起,如“再见”、“不要”;
- 第一次说简单的句子;
- 能对没有手势伴随的口头提示有反应;
- 会喋喋不休,鹦鹉学舌;
- 懂得“上”、“下”“热”等;
- 懂得“别的”意思;
- 能用手势表达,如“嘘”的手势表示“安静一点”。
18-24月:
- 能说20~50个简单的词;
- 能尝试多音节的词;
- 能说3个字组成的句子,如“我还要”
- 会说的很少,但能全部听懂;
- 对难一点的词会搞不清楚;
- 能连名带姓的说出人名;
- 能哼歌;
- 会发怒、哭哭啼啼、咬人、尖叫。
2岁的时候,孩子将会进入一个语言爆发期,这时候孩子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很多时候却无法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清楚,当大人无法理解时则会变得脾气暴躁,易怒,也就是妈妈们感到头痛的“可怕的两岁”。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再多一份耐心,说话上则更讲究技巧。
内容参考来源:西尔斯的亲密育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