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是一个分水岭,2岁以前乖巧可爱,人见人爱,然而一踏进2岁,则人畜皆嫌!敏感暴躁,稍有不如意就撒泼打滚,固执己见,还占有欲特强。分分钟钟就能把一个温柔善良的老母亲,逼成一个连打带吼的母狮子。
宝宝两岁,妈妈简直太难了。
宝宝2岁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恐怖呢?
1、语言爆发期
不被理解的暴怒。
宝宝2岁过后会进入一个使用句子的爆发期,包括词汇爆发期与思想爆发期,他们学着将自己的思想用句子表达出来。
然而,在这之前他们还会有一段较长的语言准备期,强烈的希望我们能听懂他们的表达,但由于这时候他们说话存在含糊不清,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把握他们真正的意思。
当我们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难以理解的时候,孩子就容易发怒,看起来特别喜欢发脾气。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我们在和对方说好多次,对方听不懂无回应的时候,也会变得脾气暴躁,易发怒。
2、占有欲与破坏欲
孩子很小的时候喜欢分享,会把自己手里的玩具、吃的分享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但稍微大一点就变得占有欲极强,甚至变身破坏大王,我们常常会感叹,孩子没有以前那么可爱了,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
自我意识增强:对“我的”这一意识感特别强烈,不愿意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得到;
对知识的渴求: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特别渴望得到,但得到后并不会珍惜,而是大搞破坏,比如把刚买的玩具拆了,然后进行组装。当孩子有这样行为时先别急着批评,这是孩子在探究与学习。
3、敏感
孩子的心理特别敏感,稍微一点粗鲁的行为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小时候什么都还不懂,对2岁的侄子说,“你一点都不好,我不喜欢你了。”结果刚说完,孩子哇一声就哭了出来,很伤心,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后边,阿姨只说了一句,“你是最好的,我们都喜欢你。”立马就不哭了。眼泪说来就来,像演戏一样,但那就是孩子的真实状态。
4、秩序
孩子有一种很强烈的秩序感,他会固执地维持着自己心中的那种秩序,保证其不被破坏。
比如客厅的茶几上一直摆放着一束粉色的花朵,某一天突然换成了黄色的,这个环境可能在孩子眼中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会故意将花朵扯掉或者做一些其他你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他想表达的可能只是,将原来的花朵换回来。
尽管如此,然而宝宝两岁依然是一个可怕的存在,我们该如何应对才能安然度过呢?
1、有耐心
孩子处于语言爆发期时,渴望表达,渴望被理解,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结果我们一脸闷逼,孩子内心苦闷,只能通过发脾气来发泄。
知道了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就要多点耐心,仔细分辨孩子在说什么,而不要呵斥孩子。
2、尊重孩子的意愿
2岁左右的孩子不仅对秩序有强烈的固执,自我意识也比较强,喜欢自己动手,拒绝家人帮助。
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秩序;
其次对孩子的自我行为表示鼓励;虽然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可能会弄得比较脏,但自身能力却在不断提高。因此如果孩子强烈表示我自己来,请尊重他,给予他学习机会,肯定起为获得认可所做的努力。
3、正确引导
孩子必然会经过一段占有欲较强的阶段。
当孩子不愿将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不要强制孩子分享,更不要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
当孩子将玩具或者植物破会掉的时候,观察孩子是单纯的破坏还是破坏后在观察,如果是在观察的话,不要指责孩子。你可以给孩子讲解,帮助孩子一起复原。还可以自己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玩具,让孩子了解材料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成品的。(网上有很多制作手工玩具的教程可以参考)
4、语言要有技巧
2岁的孩子似乎发现了“不”的魔力,对什么都是不!
我们现在去吃饭吧?“不!”
我们出去玩吧?“不!”
宝贝该睡觉了。“不!”
其实我们不应给孩子一个问题或者命令,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给孩子一个选择。比如出门的时候,宝贝我们要出门了,你看你要穿黄色的鞋子呢,还这双红色的鞋子?孩子往往会做出一个选择,而不是直接说不。
5、温柔
前边我们说了,无论孩子行为如何,他们内心都是敏感的,我们应尽量的温柔一些,给予宝宝脆弱心灵最大的呵护。
3岁前是形成各种能力的阶段,3岁后是孩子发展各种能力的阶段,然而3岁前和3岁后却隔了一条“遗忘河”,人很难会记起3岁前的事儿。虽然没有记忆,但这些无意识的“记忆”却对孩子的一生都影响深远。
此外妈妈还应当了解一个事实,当孩子不被理解或自己的秩序得到破坏时,发脾气表达情绪远远比不啃声,藏在心里要来得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ZXaYW4BMH2_cNUg6V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