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越多就越不想说话,环境的不同,想说的话别人未必能懂,也就慢慢学会了自己默默承受。”这是对人受委屈的一种描述,更是对职场人经常受到委屈或者误解的一种悲然写照。
作为职场人,我们都是从介入工作,接触同事,一步步慢慢走到现在。其中人与人的关系最为复杂,况且职场之中一样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被人真心或者假意的误解就在所难免了。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被人误解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职场现象,欲说无言,欲语无泪,直接导致情绪低下。有的朋友受不了冤枉,就奋起抗争,也有的人为了工作忍气吞声,结果都不理想。无缘无故的误解谁都不愿意接受。但是盲目面对,适得其反,冷静下来离职处理,我们才会踩着苦涩的台阶真正成长。
一般事情经历的三个阶段
无论我们说话还是做事,一般都是有三个阶段组成,那就是起因、经过和结果。
1.起因
就是我们说话或者做事情的原因。具体到被误解这件事情上,就是做这件事情的原因,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明白做事的原因,在面对误解的时候就不会被动。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2.经过
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过程的细节是怎样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清晰的知道自己做事的过程,对于误解消除是有利的。
3.结果
就是你的语言或者行动具体造成的结果是什么。不要片面猜测,也不要听别人解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知道自己的言行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对于后果的认知是消除误解的关键。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三种不同程度的“误解”
他人对你言行的认知或者观点的形成除了针对原因、经过和结果的过程意外,因为其动机不同,误解的程度也是有差别的。
1.不知情
对于你的言行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某一阶段或者全部不清楚、不知道,导致对你的“误解”。这种误解其实是一种真正的误会,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只要让对方了解情况就好了。
2.错误解读
对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有所了解,但是他理解的不一样。这属于认知差别,就是观点不同。因为对于事件或者结果判断标准的不一样,导致观点不同,从而能引发的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观点不同造成对你的“误解”其实只是一场客观的观点争议,只要能够尊重对方,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3.故意曲解
对方明白你做事的初衷,也知道你做事的过程和结果,甚至也知道你没有问题。但是,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扭曲对你言行的解读,黑说成白,对说成错。这是一种恶意的“曲解”,处心不良,已经超出了观点碰撞的范围。面对这种“误解”,我们是要“反抗”的。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解决问题的九宫格思路
因为人的复杂性和事物的复杂性,根据自己的情绪莽撞处置是不合适的,既帮不了自己,又可能把“误解”加深。我简单做了一个九宫格图,作为处理问题的参考。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如上图,我把当事人做事的三个步骤和对方“误解”(冤枉)的三种程度放在了一个图里。按照矩阵进行排列解决。
1.对方对我们做事的起因、过程或者结果不清楚。
这件事比较好解决,也可以理解,只需要耐心和对方沟通,让对方明白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了。这样的误解在企业非常多,很多时候彼此之间一解释就解决了。
至于过程只需要澄清一下,将结果的事实摆在对方面前既可以解决。
2.对方对我们言行的起因、过程或者结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不同的理解,导致观点差异。
这样的误解解决比起不知情要难一些,我们需要的是摆事实,讲道理。只要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据理力争,大不了让步以下,求同存异即可。有些观点不能强求,我们不能强求别人,就如同别人不能强求我们一样。否则,就是我们对别人的误解了。
3.对方故意曲解我们做事的初衷、过程或者结果。
这明显是恶意的。最可怕的是,这种人在曲解你的时候一般早就做好了防范的准备,简单的辩解或者忍气吞声都是不合适的。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面对恶意误解,我给出三个建议:
A.要占据有理的位置。
设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或者证明对方是故意的。有理有据,这是决定你如何处理误解的前提。在没有做到“有理”的情况下,你暂时忍气吞声。
B.选择有利的策略。
我们不想伤害别人,但也不允许自己被伤害。想达到这样的目的,“趋利避害”是最明智的策略。
在辩解、反驳和忍气吞声三者之间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名声和利益的那一个。不要莽撞。有些人觉得,大不了大闹一场离职算完。其实,离职并不能帮你摘掉误解的帽子,也无助于你误解的消除。
C.做到适可而止,“有节”而为
即使自己忍无可忍或者已经完全可以将对方驳倒,也要注意做事的分寸。以牙还牙是做事的一种策略,但是左右逢源总比进退维谷好得多。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异国的一个地方,一对相爱已久的年轻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之后不久,漂亮的女主角怀上了宝宝,很不幸,在临产的时候遇上了难产,可怜的夫人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孩子最后出世了。苦命的先生一边工作,一边腾出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家养了一条狗,非常的聪明和听话,甚至还能够帮忙看孩子。有一天,先生因为工作的事情着急出去,就把照顾孩子的事情交给了小狗。
外出的先生事情处理的并不顺利,运上了不好的天气,到了第二天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忠实的小狗听到声音以后立即跑出来迎接主人。
但是,让先生大吃一惊的是,屋子里到处是血,自己的宝贝孩子不见了。听到“汪汪”的狗叫声,先生回头一看,这条狗满嘴是血,他差点晕倒。“是狗吃掉了孩子!”先生的眼睛红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把狗给杀死了。
就在可怜的小狗闭上眼睛的时候,屋子里竟然传出了孩子的哭声,他看到自己的孩子慢慢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孩子病没有受伤!
他懵了,到底真没回事?先生蹲到狗的身前,看到狗的腿上鲜血淋漓,肉被咬掉了一大块。放眼望去,远处的树底下躺着一条被咬死的狼,嘴里还咬着一块肉。
他顿时明白了,是自己的狗救了孩子。而他却误以为是狗吃掉了自己的孩子,亲手杀死了狗。
不要气馁,职场上受到误解都这样理智的处理
误解的产生都是有它客观的原因的,但无一不是自己莽然冲动,没有三思和冷静造成。面对不同的误解,我们首先要冷静,之后应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决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睚眦必报。
要知道,误解的正确处理方式是宽容,误解是宽容的敌人,恶意的误解是心胸狭隘的表现,是一个人发展的瓶颈所在,是在无计可施之下的怨气爆发。但是,我们不能园囿于个人的世界,陶醉于自己的意志,以客观的态度、宽容的胸怀和理智的方式进行处理,会得到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