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恍惚间,福州似乎成功入冬了。
回想上个礼拜,立冬以后,周围依旧暖融融。
看到北方下雪,李麻花开玩笑地说:“我们还在南方的艳阳天里四季如春。”
仅仅一个周末,一夜大雨,一秒就切换季节了。
下午快递小哥送货上门,看到他已经被冻红的鼻头,更加感受深刻。
大风登场,落叶在空中飞翔,路人裹紧了衣裳。
气温在1字开头徘徊,初冬,已经占据了主阵地。
最近的午后,没有艳阳,但茶桌边的玻璃窗,仍能让漫射光毫无保留地透进来。
此时,室内的光线是温柔的。
就像春茶季时,从云雾间透下来的光,从各个角度照下来的光,温和地呵护着茶树们。
张弛有度,生出品质极佳的茶青。
在远离喧嚣的安静中,在扑面而来的南方冬意中,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煮茶、看茶、发呆……
一杯好茶在手,只觉人生无忧。
煮一壶茶,暖心暖身,也是极美好的一件事。
《2》
前段时间,趁着秋高气爽,天天跑去户外喝茶。
一套便携式的烧水工具,是必备的。
村姑陈用的是气炉,喝茶的时候,点燃炉子,把清水装进壶里。
再把壶放在炉子上,等水烧开,就可以泡茶或者煮茶了。
于是,很多茶友来讨链接。
也想着买一套回家,再找一个山明水秀的郊外,煮一壶茶。
有好茶和美景相伴,真真是人生至乐之事啊!
只可惜,这是我们从某家户外用品实体店淘来的,没有链接。
但如果去某宝上搜索,应该能跳出差不多的款式,各位看官按需购买即可。
话又说回来,户外喝茶,只是偶尔。
更多时候,还是在室内,在家里。
所以,还是用电烧水更加安全。
这样一来,选择性也更丰富了起来,毕竟现在市面上关于煮茶的工具,五花八门。
恰好昨天有位茶友来问:“养生壶能不能煮老白茶?”
理论上,只要能加热,就能煮茶。
但考虑到养生壶的工作原理,比较特殊,还是建议茶友们要理性看待。
如今的养生壶,大多数功能很丰富,既可以进行简单的烧水,还能保温、煮奶、泡茶等等。
这就导致了,很多家庭会充分利用养生壶的各种功能。
比如,早上起来,用它来煮一壶银耳莲子汤。
到了中午,简单烧一壶水,泡咖啡喝。
到了晚上,再煮一壶红枣枸杞茶,暖暖胃。
那么,久而久之,即使清洗到位,养生壶内部都会留下一股味道。
特别是壶盖上的橡胶圈,很难清洗干净,容易串味。
所以,用养生壶来煮老白茶,有很大概率会出现串味的情况。
煮出来的茶汤,滋味略混杂,不够纯粹,原本的茶香和茶味里,还会附带上其他食物的味道。
《3》
此外,养生壶的工作时间不够灵活。
一般来说,在正式开启养生壶之前,我们需要设定好它的功能和时间。
而不同的功能,对应的时间也不一样。
比如,烧水是烧到100℃即停止。
热牛奶是10分钟,煮花草茶是30分钟,诸如此类。
试想一下,如果用煮花草茶的功能,用来煮老白茶,那会怎么样呢?
很显然,会因为时间太长,导致茶汤浓酽苦涩,变得不好喝。
所以,看似简单的功能,反而是不利于煮老白茶的。
表面上,一键开启,到时结束,特别适合工作繁忙的人。
当你听到机器发出“滴滴滴”的蜂鸣声时,就意味着,它已经按照你的指令,完成了煮茶的工作。
把茶汤倒出来,再静待一会儿,就能喝到一杯热气腾腾的老白茶汤了。
但这种方式,太机械、太死板,不够灵活。
养生壶设定的时间,是恒定的,不管你投茶量多与少,不管你煮的是什么品类,也不管你是冷水投茶还是热水投茶……
即使茶汤已经烧沸,只要时间没到,就会继续加热,无数次烧沸。
那么,假如你煮的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芽头厚实、相对更耐煮一些的白茶,多煮一两分钟,关系不大。
但如果煮的是寿眉,叶片多,煮的时间太久,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苦涩物质。
甚至还会发现,茶汤的表面上,有着漂浮物。
那些是白茶叶片表面的蜡质层,被煮开、煮裂,让汤水变得浑浊不说,还影响口感,一片狼藉。
综上所述,如此高温、暴力、持续的煮茶形式,不适合品质优秀的老白茶。
《4》
假如条件有限,不得不用养生壶煮茶。
那么,请记住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煮茶之前,把壶彻底清洗干净,确保没有任何的杂味。
如此一来,在煮老白茶的时候,才能尽量规避串味的情况,让自己喝到原汁原味的茶汤。
第二,要控制好茶水比例。
正常来说,500毫升的壶,放300-400毫升水,投茶量需要2-2.5克。
不过,前提如果是要延长煮茶的时间,那为了减少茶汤的苦涩感,投茶量要相应减少一些。
宜少不宜多,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第三,水沸后再投茶。
利用养生壶的烧水功能,直到水沸腾后,再把干茶投进去。
接下来,干茶就会接受来自沸水的压力,高温会迫使内含物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一般来说,止沸即可出汤,不需要刻意延长煮茶的时间。
按照以上流程来操作,煮出一壶色香味俱全的老白茶,基本没太大问题。
但是,有条件的话,还是更提倡买一只电陶炉搭配玻璃壶,手动煮茶。
全程只需要盯着水,开了,放茶,再开,就好了。
同样简单,还能放空大脑。
相比前者的“傻瓜式”自动煮茶,手动煮茶的优势是,更能掌控一壶茶汤的命运走向。
是淡是浓,是好喝还是难喝,全权掌握在你的手中。
只要经验丰富了,懂得通过时间和汤色来判断煮茶的进度,知道何时关火最合适,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浓淡适宜。
如此这般,方能煮出好的茶味。
《5》
很多人觉得煮茶很简单,至少比泡茶的门槛低,所以就随意对待。
随意到,用自动程序来操作。
完完全全地解放了双手,还不耽误手边的事情。
渐渐地,养生壶成为了“懈怠派”的最佳选择。
实际上,煮茶真真是个技术活。
技术活,是要讲究技巧的。
详细到水的温度,茶水的比例,投茶的时机,关火的时机,以及实时观察汤色的变化……
这些细致入微的地方,共同决定了一壶茶煮出来的风味如何,好不好喝。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果然是真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