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今年69岁,平是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尤其钟爱那些煎炸及高热量的食物。然而,就在数月前,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异变。腹痛、大便变得异常纤细、身体迅速消瘦,并且伴随着持续的乏力感,这些症状却迟迟不见改善。
最初,他以为是消化不良,因此并未给予过多关注。但直到一个多月前,李叔遭遇了一个严重的健康警示——便血。每次如厕后,不仅大便上附着血迹,还伴有黏液的迹象,这让他开始警觉起来。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他,立刻让儿子陪同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经过医生的细致检查,诊断结果令人震惊:李叔患上了结肠癌。
肠癌主要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位,其发病率目前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恶性疾病。
肠癌找上门时,身体会有哪些异常信号?日常如何通过饮食调整远离肠癌?下面一起看看。
01
排便出现这些异常,
有可能是肠癌来报到
1.排便习惯短时间改变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排便习惯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出现无明显原因的排便频率增加或减少,尤其是在夜间排便增多,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一突然变化可能是肠道内肿瘤压迫或刺激肠道神经造成的。
2.粪便形状改变
当肠道内存在肿瘤时,粪便可能变得细长或扁平,甚至出现凹槽。这是因为肿瘤挤压肠道,改变了粪便的形状。
3.带有粘液的血便
当肠道内的肿瘤破裂或出血时,血液可能混入粪便中,形成带有粘液的血便。这种血便通常呈现暗红色或黑色,与痔疮等肛门疾病引起的鲜红色血便不同。
4.大便颜色异常
当肠道内存在肿瘤时,可能导致人们的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灰白色。这主要与肿瘤阻塞了胆管有关,这会导致胆汁无法流入肠道,从而影响了大便的颜色。
02
肠癌,多是“吃”出来的,
“2菜3肉”少吃点
一、“2菜”
1.腌制菜:腌制食品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经常性食用会于人体内转化为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油腻的菜: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刺激人体分泌胆汁,导致大肠中的胆汁酸浓度过高。这可导致肠道里的厌氧菌变得更多,会产生可激活致癌成分的酶,进而干扰正常免疫功能,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分化。
二、“3肉”
1.加工肉: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相关评估,加工肉制品已被列为1类致癌物。有科学研究指出,人们若每天都食入大概50g的加工肉,个体罹患肠癌的概率或提升18%。
2.红肉:于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红肉归进了“2A类”致癌物的队列。而来自新西兰的一项科研成果进一步指出,牛肉销售量较高的地区,居民大肠癌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3.烧烤的肉:在烤制的烹饪过程中,肉类能够直接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杂环胺。这种物质能够刺激肠上皮细胞,增加细胞变异的可能性,从而可能诱发肠癌的发生。
03
想要降低患癌风险,
不如试试这些食物
1.牛奶:作为一种奶制品,其中的钙成分具有显著降低肠道内胆汁酸含量的作用。通过减少胆汁酸,可以有效降低肠道自由基的产生,进而起到预防肠癌发生的效果。
2.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于预防肠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膳食纤维因其吸附作用,能够携带并排除肠道中的有毒物质,从而起到辅助预防肠癌的作用。
在众多食物中,菠萝、苹果、橙子、玉米、笋干等因其含较多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而备受推荐。
3.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能促进细胞分化并减少DNA损伤,从而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因此,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摄入,如绿叶蔬菜、豆类以及柑橘类水果等,对于预防癌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