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冠感染增加1万余病例,很多人“又阳了”?专家判断→

2024-08-13   家庭医生在线

在夏末秋初的八月,虽然季节交替,但仍处于酷热的“三伏天”,炎热依旧令人难以忍受。此时,暴雨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同时,也是各种细菌、病毒以及蚊蝇大量繁殖的时期,这容易导致相关疾病的迅速传播或高发。

近期,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伴随喉咙痛等不适症状。中国疾控中心于7月10日发布了今年6月份全国范围内新冠病毒感染状况的报告,数据显示,新冠阳性率出现小幅上升。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为JN.1和XDV,报告数据进一步指出,新冠病毒变异株XDV的比例有显著上升。

01

广东7月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多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最近公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与全国流行趋势相呼应,6月份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8246例,而到了7月份,这一数字攀升至18384例。

针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新冠感染,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期发表观点,他认为全球新冠感染已经进入了一个类似的波动性周期,通常每5-6个月交替一次。这种周期性流行主要是由于毒株的不断变异和免疫屏障阶段性衰减的相互作用。

根据对2023年5月、8月和预计的2024年2月新冠感染波动情况的监测,新型冠状病毒因毒株持续变异和免疫屏障的阶段性减弱,已逐渐变得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相似,成为一种在我国阶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

不过,张文宏也指出,虽然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已经趋于稳定,但此轮感染仍处于上升期。值得庆幸的是,整体就诊人数相较于去年秋冬季的高峰已有所降低,因此不会对当前的医疗资源和人口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

02

夏季新冠感染率为何上升?

社交距离的缩减、炎热天气下口罩佩戴意愿的降低、以及假期期间频繁的旅行活动,均导致了人群间近距离接触机会的显著增加,进而提升了病毒传播的风险。此外,暑假期间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人群聚集活动的增多,以及个体免疫状态的差异,也被视为影响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例的季节性波动并非今年夏季独有。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例,自2020年以来,每年夏季(特别是7月之后)均会出现一个仅次于冬季高峰的抽检阳性率小高峰,这一趋势即便在大规模疫苗接种的背景下也未能显著改变,凸显了病毒传播复杂性和持续防控的必要性。

03

应否继续接种新冠疫苗?

世卫组织发出警示,提醒全球各国需警惕夏季新冠感染病例的非正常增长,同时推荐对处于高风险的人群进行新冠疫苗的接种。

那么,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建议大家密切关注卫生权威部门关于疫苗接种的最新指南,并综合考虑个人健康条件、可能面临的感染风险以及当地疫情的实时状况,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当前,新冠病毒依旧在持续演化变异。尽管当前疫情整体趋势较为稳定,但局部地区的偶发病例和小规模流行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接种新冠疫苗已被证明能有效减轻感染后病情的严重性,降低死亡率,并提高个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04

何加强自我防护?

1.科学佩戴口罩

口罩对于阻挡飞沫传播具有显著效果,进而能降低病毒侵入的可能性。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或人流密集区域,佩戴达标的口罩显得尤为重要且不可或缺。

此外,掌握并遵循正确的口罩佩戴方式同样至关重要,这样可以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从而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保护效能。

2.勤洗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因此很容易沾染上病毒。为了有效地清除手部的病毒和细菌,我们建议在流动水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进行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用餐前以及上厕所后等关键时刻。这样做可以保护我们的健康,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3.保持社交距离

请尽量确保社交距离维持在1米以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同时,应避免与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士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4.关注健康,及时就医

请时刻注意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请立即戴上口罩,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在就医时,请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的旅行经历和与他人的接触情况。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