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来临难发现?提醒:若出现6个信号,需警惕

2024-09-27   家庭医生在线

不少人在摄入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后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年仅20岁的丽丽(化名)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在反复腹痛和腹泻的困扰下,她选择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然而诊断结果却令人震惊——她竟被确诊为肠癌!

生活习惯并无明显不妥,为何癌症还是会无情侵袭?

这个谜团在医生深入追问病史后得以解开。原来,丽丽不仅自身肠道息肉发生了恶性病变,她的母亲和小姨也同样遭受了类似病痛的折磨。她所罹患的癌症,竟然源自一种具有遗传性的疾病!

丽丽所患的这种病症被称为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简称FAP,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

当父母中的任何一方患有FAP时, 其子女便有50%的几率继承这一疾病基因

鉴于这一遗传特性,丽丽迅速劝说家中的兄弟姐妹接受相关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令人惊愕:除了已经离世的老人外,家族中竟有高达8人成为了这种遗传病的受害者!

01

没有家族史

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了?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简称FAP)是由特定基因(通常是APC基因)突变所引发的一种遗传病。此疾病会在肠道内催生大量的腺瘤性息肉,它们紧密排列,有时甚至形成串状或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息肉可能从口腔一直延伸至直肠和肛管。若不及时处理,这些息肉极有可能演变为结直肠癌。

尽管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但肠息肉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 大约90%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性转化而来。肠息肉的形成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可能与年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肠道炎症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这种息肉可出现在肠道的任何位置,其中大肠息肉最为常见,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等类型。

在各类肠息肉中,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其恶变几率极低。然而,腺瘤性息肉则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其中的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管状绒毛状腺瘤等都有可能发生癌变。

02

肠息肉多久会变成肠癌?

首先,必须澄清的是,并非所有的肠息肉都会恶化为癌症。

肠息肉与肠癌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它具有相当高的癌变几率。

从健康的肠黏膜到息肉形成,再到最终癌变,这一过程 可能历经5至10年的时间

在评估恶性变的风险时,以下几个因素值得考虑:

  • 息肉的数量:息肉越多,癌变的危险性就越高。
  • 病理类型: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其癌变的可能性最大。
  • 息肉的尺寸:体积较大、形状呈分叶状、底部宽广的息肉更容易发生恶变。
  •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相关病史,个体发生癌变的风险也会增加。

03

肠息肉癌变时会有哪些信号?

1.便血

便血被视为肠癌早期的一个显著标志。一旦息肉与癌症产生了“关联”,病人就可能会经历便血的症状,这时的血液可能 呈现鲜红或暗红色,并且出血的量可能有所不同。在初期阶段,这种症状很容易与痔疮的症状相混淆。

2.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如果您的排便习惯一向很有规律,但近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例如排便的频率异常增加或减少,常常有排便不净的感觉,或者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那么您应当提高警惕,因为这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

3.大便带粘液

尽管肠息肉也可能导致血便,但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大便中夹带血液或呈现黑色,而不太可能出现带有粘液和脓的血便。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表面黏膜,进而造成继发感染,坏死组织脱落。同时,由于癌细胞产生大量渗出性体液,肠癌患者往往会出现脓血便或带有粘液的血便。

4.腹痛

在肠癌早期,腹痛是其中的一个症状。在病情初期,由于肿瘤体积尚小,疼痛的部位并不明确,患者可能只会感到腹部有轻微的隐痛或胀痛。

然而,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疼痛的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可能会转变为持续性的痛感,并且疼痛的部位会变得更加固定。如果肿瘤导致了肠梗阻,患者会经历一阵阵的绞痛。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还会伴有恶心和呕吐等其他症状。

5.大便变细

如果在排便时发现大便变得异常细,类似于被挤出的牙膏,那么应当心这可能是大肠息肉可能发生癌变的一个警示信号。原因在于, 癌细胞的生长可能会阻塞肠道,对粪便形成压迫,从而使得大便的形状发生变化,出现细化的现象。

6.体重骤降

当息肉恶化为癌细胞后,它们会急剧增加对营养的需求,与体内的正常细胞争夺养分。这种养分的激烈竞争会导致患者的体重出乎意料地迅速下降,即出现显著的体重骤减情况。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