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能根治,只能控制,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招致并发症。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血糖平稳的基础上,做好检查工作,早发现早治疗。
检查1:每天都要做的足底检查
对糖友来说,哪怕是小小的普通细菌感染,带来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比如说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说白了就是,长期的高血糖导致患者的下肢神经发生病变,对冷、热、痛、胀、麻木等感觉迟钝。
同时,长期的高血糖也造成了末端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循环不好。
那么,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如果脚上再发生个外伤,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发现,那么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越来越严重的感染、溃疡,甚至还会因为脚部血供无法重建、创面难以愈合,发展成坏疽。
因此,糖友每晚睡前一定要坚持做足部检查,出现伤口尽早处理。具体包括:
一看
看双脚、脚趾、指甲有无不正常的挤压,有没有老茧,有没有溃疡,有没有肿胀,有没有皮肤破损、真菌感染。
二摸
摸足背部动脉,胫骨下动脉,如果能清晰感觉到,则足部溃疡的可能性较小。用手感觉脚背的温度,冰说明下肢缺血,热提示有感染。
检查2:3个月化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检测的“金指标”,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不受偶尔一次的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现在已经有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直接影响着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各位糖友不可大意。
糖友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在6~7%,建议每三个月化验一次。
检查3:6个月查一次血脂
血糖的代谢紊乱也会直接影响血脂代谢,导致高血脂。所以,糖友们除了要控制好血糖,还要定期测血脂,把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
总胆固醇:
正常范围:3.25~5.18;边缘升高:超过5.18;一旦超过6.22就得服用降脂药。
甘油三酯:
正常范围:0.2~1.7;边缘升高:超过1.7;一旦超过2.26就要吃药了。
低密度脂蛋白:
正常范围:2.0~3.12;边缘升高:超过3.37,一旦超过了4.12就要吃药了。
高密度脂蛋白:
1.1~1.5mmol/L是正常范围,如果低于1.03,就要提高警惕了。
检查4:6个月查一次眼底
高血糖会损害眼部微血管,伤害眼部的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等重要组织,造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这一病变过程中,视网膜血管肿胀、变脆变弱,逐渐出现黄斑水肿、视网膜剥离,视力也会逐渐丧失。
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没有任何症状,眼睛不红不疼,视力也正常,很多患者也因此耽搁了治疗,等到血管破裂出血或视网膜脱离了才就诊,因此一定要提前预防。
检查5:1年查一次肾功能
将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糖尿病性肾病。
因为,血糖浓度太高只会增加肾脏的过滤负担,让肾脏不堪重负。数年后,肾脏就会无法把对人体有用的蛋白质重吸收入体内,而产生蛋白尿。
如果在微量蛋白尿阶段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拖到后期,肾脏就会彻底丧失过滤功能,导致代谢废物在血管内堆积,引起尿毒症、肾衰竭。
第一件事:饮食上要低盐、低糖、低脂肪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和血糖。
血糖超标会损伤血管壁,加速胆固醇沉积,形成斑块;血压过高,斑块破裂,在血管里变成血栓,堵塞血管。
脂肪虽然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吃得太多,就容易加重糖尿病,因此动物油、鸡皮、鸭皮等高脂肪食物要少吃。
第二件事:运动是天然的降糖药
运动时,肌肉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血液循环的速度也会加快,多余的葡萄糖不通过胰岛素就就能马上被利用起来,此时只要分泌少量的胰岛素就可以维持血糖平衡。
而且,运动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将沉积在血管中的”垃圾“(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带走,降低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