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语文书啊!明明就是中华美食大全
以前上学的时候
最怕语文书中的“通读并背诵全文”
最近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又一次翻开了语文书
发现这哪里是语文书啊!
明明就是中华美食大全!
今天盘点那些年,被语文书“种草”的
中 /华/美 /食
咸鸭蛋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茴香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鲁迅《孔乙己》
罗汉豆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鲁迅《社戏》
槐花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槐香五月》
荔枝蜜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杨朔《荔枝蜜》
杨桃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岑桑《画杨桃》
牡蛎
“我的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开牡蛎,递给了两位先生,再由他们传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葡萄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权宽浮《葡萄沟》
荔枝
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
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
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
母亲扑啼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
——肖复兴《荔枝》
糖葫芦
“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非常有名。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新凤霞《万年牢》
柚子
正是柚子上市的旺季,一筐筐黄澄澄的柚子摆在街道两旁,卖的人在吆喝:
“卖柚子,好甜的柚子!”
“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
我们东瞧瞧,西看看,不知买谁的好。
往前走,来到一个卖柚子的小姑娘跟前,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柚子的了。
“多少钱一个?”伯父指着她那筐又大又黄的柚子问。
“一毛”。
“这么便宜”。
“今天是星期天,我帮妈妈卖柚子,她说自己家的,卖便宜点”。
“这是什么柚子?” 伯父又问。
“这叫棉花柚,个儿大,其实里面的肉不多。”姑娘合上书,郑重其事地说。
伯父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接着问:
“甜吗?”
小姑娘害羞地摇摇头:“有点苦。”
——尹风庭《苦柚》
花生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许地山《落花生》
覆盆子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粽子
“他一边看,一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异味来。”
——《陈毅吃墨水》
西瓜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少年闰土》
杏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夏天,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杏儿,一颗一颗,橙黄橙黄的。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忍不住要望一望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儿呀!”
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她说,栽杏树那阵儿,还没有我呢。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怀里,天真地问奶奶:“奶奶,咱们家杏树上的杏子有多少?”
“数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要不,你数数看。”我仰起头“一、二、三……”数哇,数哇,数到后来就糊涂了。
奶奶爽朗地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
——《杏儿熟了》
看了那么多好吃的
你是不是也在流口水了?
你还被语文书“种草”过哪些东西呢?
下方留言区聊聊